星期五   2023年02月03日 经济晚报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产业引领 创新推动 赶超发展

产业引领 创新推动 赶超发展

——2022年宜春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以来,宜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全市工业经济的总体目标,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全力稳增长、聚力抓产业、强力优服务,全市工业发展呈现稳中提质、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工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


3r宜丰永兴特钢加紧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产品.jpg

宜丰永兴特钢加紧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产品。


3r金辉锂业员工正在紧张生产中.jpg

金辉锂业生产车间。


3r江西众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生产中.JPG

江西众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紧张生产中。


成效显著


  ——总量规模更大。全年工业经济实现“五个突破”,即: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营业收入突破五千亿元;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增长速度更快。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列全省第2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94.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5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产业结构更优。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4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4.7%,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产业平台更好。培育了12个省级产业集群和3个省级培育产业集群,其中:五星级1个、四星级3个、三星级3个,数量均列全省前列。高安建陶、樟树中医药两个基地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中均被评为四星。

  ——项目后劲更足。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比亚迪、欣旺达等一批产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新建投产企业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34.2%。2022年全市共签约工业项目338个,签约总金额1796.16亿元,其中“5020”项目4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98个。

  ——工业品牌更响。宜春市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成功创建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2019—2021年度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先进单位表彰中,获奖总数列全省第1位;进入全国“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名单,位列77位,在中部地区位列18位。


举措有力


  明思路、建机制、强部署,坚持工业高质量发展定力。一是明思路,定路径。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任务,编制《宜春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确定了发展五大路径。二是建机制,优考核。印发《开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攻坚战活动方案》,围绕县(市、区)、市直部门、工业园区、企业等四大主体开展五大比拼赛事。出台《2022年度宜春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设立了工业发展综合先进县(市、区)、首位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等十大奖项。三是强部署,抓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先后主持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动员部署会等重大会议,现场表彰、奖励先进。结合“三拼三促”抓落实活动,对各地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工作督导。

  战疫情、促复工、稳运行,激发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战疫情,保供应。每日调度重点新冠药品、N95口罩等疫情物资企业生产情况,入企督导退烧药生产企业加快生产。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物资供应、保障物流畅通,积极协调解决重点物资跨省运输受阻问题。二是促复工,保生产。在全省创新推出复工复产调度系统,数据实时更新提取,极大提高复工调度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出台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两个不停”若干奖补措施,11个县(市、区)均配套出台奖补政策,共兑现奖补资金7000多万元。三是稳运行,保增长。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精准施策,加快推动企业恢复产能,全力弥补疫情对该市经济带来的影响。对用电下滑95%以上规上企业逐户上门走访分析原因,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

  兴产业、攻项目、促融合,焕发工业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兴产业,强支撑。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列入全市“三拼三促”抓落实督导专项,对具体事项实行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督导。优化整合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制问题收集机制,高规格配备链长,以项目清单化方式压茬推进工作。坚持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定位,加快编制《宜春锂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宜丰奉新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推动出台《宜春市含锂瓷土矿尾矿尾泥锂渣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全力承办锂电高峰论坛,广邀业内知名专家、企业家、战略投资人士莅临宜春。二是攻项目,强后劲。依托宜春智慧工业平台对工业项目实行全程管理,实行重大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出台《宜春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市财政统筹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技改,单个项目补助上限由300万元提高到1800万元。积极开展“零地招商”专项行动,为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全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列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三是促融合,强支撑。加快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市数字产业规上企业296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达1074.94亿元,增速87.7%,稳居全省第1位。开展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活动50次,先后对接百度、京东等知名企业来宜洽谈100余次,为数字经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供项目支撑。

  重创新、育人才、扶企业,营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氛围。一是重创新,强平台。坚持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推动江西国轩与其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幅提升并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增独角兽(种子)企业2家、瞪羚(潜在)企业14家。二是育人才,强队伍。推广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入选省级及以上重大人才工程数居全省第一。出台《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意见》,引进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的10余名国家级锂电新能源专家人才,面向“华中”“科大”等高等院校组织专场引才,推动宜春学院等与锂电新能源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个性化、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产业技能人才。组织国家级大院大所新能源(锂电)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宜春活动,获江西省科学院、江西智库峰会组委会联合发文感谢。三是扶企业,强主体。出台《宜春市中小企业选优扶强若干意见》,设立工业奖励发展资金,累计兑现工业奖补资金4.1亿元。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领导干部挂点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特派员管理办法,市级年度“工业发展先进个人”奖项指标的50%给予企业特派员,对表现突出的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不占单位指标。创新出台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全链协同审批”制度,推动一大批产业重大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多月。

  办活动、争项目、创荣誉,提振宜春工业品牌名气。一是争办活动“造势”。积极筹办重大活动,邀请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及业内专家、企业家精英出席。2022年以来,共举(承)办重大工业活动11次,其中省领导出席2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3次。特别是继2021承办工业强省大会后,2022年承办了全省工业项目推进现场会,开创了全省先例。二是争资立项“蓄能”。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及奖励资金,共争取上级重大项目66个,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近1.8亿元。获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专项资金1500万元,“工业崛起”奖励资金300万元。全市两化融合贯标有效企业数达180家、新增示范企业123家,分列全省第一、第二。三是争创荣誉“添彩”。在2021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再次获评先进设区市,且县(市、区)考核先进数量列全省第一。在全省三年一度的工业崛起贡献表彰中,市本级、5个县(市、区)及6个园区获奖,获奖数量列全省第一。成功获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获评国务院督查激励奖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接下来,宜春市将围绕“对标中部地区工业十强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这一主题,加快构建“1+3+N”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十大攻坚行动,为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