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3年12月05日 经济晚报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 ·景德镇擦亮“千年瓷都”名片

景德镇擦亮“千年瓷都”名片

  12月1日,记者获悉,景德镇围绕“两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项目实化、政策细化、优势转化,一大批国家试点规划成功落地、一大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大批对外交流活动有序开展,推动瓷都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精彩蝶变,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5Y2.JPG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内展出的古瓷片。


加快国家试验区建设


  景德镇坚持以国家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坚持陶瓷文化立市、陶瓷工业强市、陶瓷贸易兴市“三手发力”,促进陶瓷文化更好地融通中外、陶瓷工业更强地支撑发展、陶瓷贸易更广地链接全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江西元素、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文章。景德镇老城区有瓷业遗址16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堪称“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景德镇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整体保护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等遗址、遗迹、遗存,传承好千年陶瓷文脉。

  做好非遗保护传承文章。景德镇成立景德镇非遗保护协会,成功申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团体,有市级以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0家、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99人。景德镇将深入挖掘阐释景德镇陶瓷历史脉络、技艺体系和文化内涵、精神标识,建立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壮大非遗传承队伍。

  做好陶瓷产业升级文章。景德镇全力壮大陶瓷产业集群。树立“陶瓷+”“+陶瓷”理念,拓展“陶瓷+设计”“陶瓷+互联网”“陶瓷+教育”链条,大力发展流量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让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齐发力。


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


  景德镇充分发挥陶瓷文化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优势,全力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努力走出一条以瓷为媒、讲述中国故事的对外文化交流之路。

  注重挖掘阐释,增强陶瓷文化吸引力。以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申遗为龙头,系统性保护老窑址、老街区、老里弄,努力再现“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历史图景。建成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让2000多万件古瓷片得以活态利用。大力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开展陶瓷的文化性和精神性研究,让陶瓷文化变得可触摸、可体验、可品味,景德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世界陶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注重平台搭建,扩大国际交流影响力。2022年12月19日,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成功举办,该市用心写好阿拉伯艺术节“后半篇文章”,组织代表团赴欧洲、阿拉伯等多国交流访问,邀请阿拉伯艺术家来华采风,发起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连续20届举办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成功举办国际版权论坛、国际陶艺双年展、2023战略传播论坛、首届联合国创意城市展等国际性活动,建立了覆盖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的友好网络,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注重渠道拓展,提高文化传播穿透力。精心拍摄《匠心冶陶》纪录片,创排《唯我青白》等陶瓷文化主题舞剧,组织瓷乐队多次出国演出,借助央视、新华社等央媒开展国际传播,登录海外电视频道、社交平台展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文化被惊叹为“指尖上的china”,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浸润人心的文化交流品牌。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延续文旅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景德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千年陶瓷文化底蕴,全力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

  强化宣传推介,持续提升旅游热度。以“昌景黄”高铁开通为契机,加大区域合作和引流力度,积极联动周边旅游城市,共建区域旅游品牌。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平台作用,积极走进丝路沿线城市开展文旅推介,合力打造黄金旅游之路。围绕“夜珠山”国家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打造一批线上爆款文旅IP,让景德镇这一“网红”城市持续升温,实现“长红”。

  打造特色品牌,持续做旺旅游市场。完善旅游产品供给,在现有1个5A景区、11个4A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陶阳里创5A、陶博城创4A,培育打造一批景区景点和文化新地标。整合各类资源、集成各类政策,努力把陶博城建设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陶瓷贸易中心。围绕“满城瓷器千座馆”,推动现有9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工艺馆、收藏馆、名家展厅等优化升级,全力建设“千馆之城”。

  完善要素保障,持续优化旅游品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推出一批名菜、名街、名品、名器,全面优化“车位、厕位、馆位、床位”等旅游资源供给,让景德镇文化旅游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同时,在硬件设施上提档升级、在服务质量上创优举措、在行业管理上加强规范,特别是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类行为,通过透明旅游消费、保障旅游安全、创优旅游环境,树立起景德镇旅游的良好口碑,让景德镇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着力推进“贸易兴市”


  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景德镇市紧紧围绕强平台、育主体、畅物流、促消费“四大行动”,推进贸易兴市。

  强平台。推进中国(景德镇)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重点打造集在线通关、免税申报、仓储物流、身份认证、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了必创、58科创等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小批量、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出口提供便捷化服务,今年以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报关额突破6000万美元,相比2022年的1542美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畅物流。加强对外通道建设。推动昌景黄高铁景德镇段建设,现已试运行年底通车;加快推进景德镇机场改扩建,争取纳入口岸临时开放规划,积极申报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促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联动发展,利用鱼山码头及景德镇南站等,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形成景德镇多式联运网络。打造物流中转枢纽。加快建设陶博城物流中心,引进专业团队运营,形成高效规范的智能物流体系。

  育主体。建设运营好陶博城。景德镇国际陶博城会展中心已连续两年举办瓷博会。32万平方米的交易中心(一期)于10月隆重开业,招引了近600家陶瓷商户入驻,其中有来自13个国家的40余个国际品牌。游客中心、研学基地、直播基地、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场所正在建设,打造与国际瓷都相匹配的“买全球、卖全球”陶瓷贸易集散中心。培育规模化商贸企业。加大批零住餐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入统,1至10月,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入统55家。


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


  景德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加快构建“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文化旅游+其他优势产业的“3+1+X”特色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全省“五链”深度融合与“1269”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打造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

  坚定工业强市。坚持文化立市的基础上,全面吹响工业强市“冲锋号”。坚持用好综合考核“指挥棒”、年度巡查“赛马场”,实行“月通报、季评分、年考核”,压实县区、园区党政主官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7天制度,用好营商环境一月一调度、指挥长令、红黑榜、企业服务日等机制,广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事事支持工业的生动局面。

  聚焦产业集群。在大力发展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的基础上,聚焦先进陶瓷赛道,实现先进陶瓷企业数量翻一番、产值翻两番,力争2025年先进陶瓷产值达到500亿元,再造一个景德镇传统陶瓷工业。在航空产业方面,大力推动航空产业“军转民、民参军”,围绕高附加值航空配套、直升机及通航、无人机等三大赛道,通过引进和扶优,集聚航空企业105家。

  坚持项目带动。近两年,景德镇入统亿元以上项目332个。今年1至10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7个。坚持重大项目制度化、责任化、清单化推进,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专班、专责”,建立健全涉企政策“全流程”、产业项目“全周期”等服务机制,全力破解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瓶颈,做到每天都在推进工业项目、每月都能引进工业项目、每季都能开工工业项目、每年都能建成重点工业项目。

(全媒体记者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