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4年02月26日 经济晚报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
  •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 ·抢进度 赶订单 忙生产
  • ·我国将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年初以来,多地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实现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巩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


培育未来产业新优势


  最近,山东纵横易购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王志云体验了一把在“云大厅”申办拍卖相关业务许可。王志云对便捷高效的办理过程赞不绝口:“找到想办的业务,数字人全程陪伴式引导,很快就申报完成了。”

  体验提升源于去年7月上线的政务服务“元宇宙政务大厅”。该平台由济南市行政审批局携手浪潮集团打造,是全国首个集元宇宙大厅漫游、数字人智能导办、远程云端帮办于一体的智能政务服务大厅。

  作为传统制造大省,山东以产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依托各地科技、信息等产业条件,紧盯空天信息、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济南率先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部署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已打造形成酸锤波导芯片、AIRSAT遥感卫星星座、济南智算中心基地等一批重要成果。目前,济南高新区已布局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重点星座建设,拥有山东产研院等科研机构,一批卫星应用企业也正在高新区快速集聚。

  潍坊聚集了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元宇宙相关企业200余家。这些企业在元宇宙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相关授权发明专利4000余项,形成了以硬件制造为引领、软件开发与内容制造、应用场景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条。潍坊成立“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依托歌尔等龙头企业在虚拟现实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支持建设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制造基地(歌尔),加力提速平台软件、先进计算、区块链等相关领域发展,不断推动元宇宙产业迅速出圈。

  据悉,山东今年将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企业培强、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加大未来产业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采用“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服务”模式,加快产品开发与应用。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为载体,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发力智能化融合化


  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科技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上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日前举办的上海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上海进一步明确,要在稳定工业大盘中坚定转型升级,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起发力,加快构筑工业新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上海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归根到底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上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开路先锋,需要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领航先行,发挥引领带动、关键突破和先行示范功能,以新型工业化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注意到,机器人已经成为上海创新链条上的一个典范。在中国宝武,“宝罗”工业机器人正在热轧岗位上卖力工作。未来5年,宝武将分阶段引入上万台不同功能的“宝罗”机器人。据了解,上海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已达260台/万人,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捷表示,公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已面世,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积累了不少核心技术专利。

  在创新技术和成果持续涌现的同时,“工业上楼”“工赋链主”一系列新模式、新范式正在改变着上海工业产业的形态。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作为在全国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上海已发布25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大军表示,创新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要。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也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导产业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挖掘新的市场,通过产业政策提前布局系统性地加速新产业的成长。


创新引领制造升级


  近日,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ION I在安徽合肥下线,正式交付用户。国仪量子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项目负责人吴亚表示,该计算平台基于用户科研需求,充分整合真空、激光和光学、射频和微波技术以及电子学系统等,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制造。它的首次商业化交付,标志着我国科研团队在离子阱量子计算领域已具备了较高的研发水平与一定的产品化、工程化能力。

  国仪量子的发展是安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缩影。2023年,安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8%;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15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24个月保持18%以上,占全部投资比重突破30%;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27户,首次实现三次产全覆盖。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获悉,2024年安徽省将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培育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牵引,持续优化钢铁、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的行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表示,2024年,安徽将大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安徽将突出融合集群,奋力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上求突破。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