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0年07月01日 经济晚报 首页
首页
  • ·导读
  • ·三峡工程今年首次泄洪
  • ·不忘初心凝聚力量 牢记使命接续奋进

750年前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7n1.png

  近日,在德安县博物馆里,游客正拍摄展柜里的南宋粽子。


7n2.png

  德安县博物馆展出的距今已有750年、南宋时期的实物粽子。


  “原来南宋时期就有粽子!”“700多年前的粽子形状跟现在的粽子差不多嘛。”近日,在江西德安县博物馆的展柜前,一群学生好奇地观赏着一对距今已有750年、南宋时期的实物粽子。

  端午节临近,德安县博物馆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观赏这对南宋粽子。德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对粽子是在1988年考古发掘的“桃园山南宋周氏墓”中出土,墓主人周氏右手持着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系有两个粽子。碑文显示,墓主周氏是南宋新太平洲通判(官名)吴畴的妻子,葬于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

  这对菱角形的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实物粽子。粽子外皮为粽叶,以天然芦苇叶麻线捆扎,放置在一个透明的长方形盒子内供游客参观。从粽子的编织手法和技艺上看,保持着地方传统特色,与现代粽子的制作方法非常相近。

  德安县博物馆馆长王泽荣介绍,这对实物粽子的发现,为研究两宋时期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当时的食品及民俗有着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展示考古成果,德安县博物馆对包括南宋粽子在内的出土文物进行了三维数字化呈现,游客通过扫码就能获得3D效果的南宋粽子以及相关文字简介,可直观了解这对粽子以及其他文物的“前世今生”。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