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12月02日 经济晚报 要闻
要闻
  •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

逐“绿”向“智”

看江西传统工业如何焕新

  6月1日,赣州市南康区圣蒂斯堡智能家居产业园(以下简称“圣蒂斯堡”)的全自动数字化生产线上一片繁忙。

  “上半年订单比往年要增加10%左右,下半年预计还会增加,再过一段时间,我估计得增加夜班了。”许冰舟对记者说。

  许冰舟是圣蒂斯堡江西生产基地负责人,随着全国各地订单纷至沓来,近段时间,许冰舟也上紧了“发条”——巡查车间、查看订单进度、督导品质……用他自己的话说:“整天忙得不留一丝缝隙。”

  作为一名家具生产行业的“老兵”,许冰舟对企业转型升级前后的变化感慨颇深。

  “以前我们车间生产柜子都是分工段单机加工,开料、封边、打孔、包装等工序全部靠人工,而且各工序数据不互通,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出错率也高。”许冰舟回忆说。

  落户南康区后,依托南康家具产业智联网平台,圣蒂斯堡对传统的生产流程进行了颠覆:接单后,通过拆单软件,自动解析订单的生产加工数据,并自动排产、备料和发料,然后进入全自动生产环节。

  许冰舟指着正在运作的生产线对记者说:“你看,现在企业所有生产流程均实现了全自动,工人所要做的只是调整技术参数和机器维修。总体算下来,可以节省30%到50%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

  借助大数据集成、智能化处理,圣蒂斯堡不仅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生产家具,还实现了云点单、个性化定制。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线选择家具款式、颜色、规格,还可进行无限搭配。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以南康家具产业为代表,江西各地正加快“智改数转”步伐,让更多传统产业企业成为市场赢家。

  高污染、高耗能曾经是制约传统水泥厂发展的痛点,但步入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万年水泥厂(以下简称“万年水泥厂”),记者目之所及却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的绿色草坪“铺”在鳞次栉比的大型生产设备之中,满眼皆绿。

  “绿”,不仅体现在厂区环境,还体现在整个生产流程中。

  “水泥生产的第一道环节需要将石灰石磨成粉末。以前用立磨,耗电,现在改用辊压机,电耗降低了一半。”万年水泥厂党委书记、厂长章魁峰娓娓道来。

  “以水泥生产最耗能的煅烧环节为例,以前生料煅烧,每吨水泥消耗50到60度电、110公斤煤,现在只需40多度电和96公斤煤,平均节省能耗超10%。”章魁峰说。

  变化源于先进设备和更科学工艺的应用。一方面降低耗能,另一方面降低排放量,一进一出双管齐下,让企业生产含“绿”量更高。

  水泥生产最主要的污染是氨和氮氧化物。“我们采用了联合脱硝和新型行喷式除尘器技术,降低氨逃逸,窑尾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实现了超低排放。”章魁峰表示。

  目前,该厂已荣获“江西省减污降碳试点企业”“水泥行业双碳先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

  “‘十四五’以来,江西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9.5%。”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应炯说,全省累计创建绿色工厂346家、绿色园区5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家,传统企业逐“绿”步伐铿锵有力。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