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2年06月07日 经济晚报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 ·疫情连续冲击下餐饮企业盼精准纾困

优化布局提升发展质量

——湖南韶山高新区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在高新区序列中,湖南湘潭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不早,体量不大,但实力却不可小觑。这是因为韶山高新区有一批含金量很高的“宝藏企业”。这里生产的112米陆上风电叶片,刷新了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这里生产的矿用架空乘人装置(俗称“猴车”)占全国市场的40%,相关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这里自主研制的1500吨/18.3米钢管全长扩径机组,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近年来,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食品医药”产业格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工作,成效显著。


紧盯市场需求


  一群“90后”创业者,一家成立于2023年10月份的企业,一个员工人数刚刚过百的小企业……湖南深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出生”还不到9个月,业务量就做到了8000万元,厂房从4000平方米增加到8000平方米。

  从小起跑,小步快跑,深眸智能凭什么?该企业CEO周礼这样解释:“风机叶片市场需求强劲,但叶片喷漆工作长期依赖人工操作,工作强度大。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自主研发、设计了一款叶片滚涂机器人,完全替代人工作业,填补了业内空白。不少大企业也向我们伸出橄榄枝,订购产品。”找准高危害高危险高强度工种智能化升级的需求,订单纷至沓来,企业今年的生产订单已全部排满。

  同样找准市场需求的,还有童佳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以小馒头、饼干、磨牙棒为主打产品的企业,业务范围即便是在婴幼儿食品领域也算是比较小众的。今年一季度,该企业营收超过1700万元,创下新高。

  在韶山高新区,像深眸智能、童佳乐这样的“小块头”有很多。目前区内培育规模工业企业65家。2023年,韶山高新区完成税收6.76亿元,占韶山全市的68%,亩均税收增长15%。


精耕重点领域


  在韶山高新区,一些企业往往聚焦几个拳头产业、几个重点领域,凭借不可替代的产品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湘潭恒欣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从1999年建厂至今,恒欣就一直关注“猴车”这个细分领域的细分产品,25年如一日。在恒欣生产车间内,一条红色横幅尤为打眼,上面写着“单项冠军产品 市场占有率40%”,透露出恒欣人的自信与底气。

  1米宽,1000米深,在某个领域精而深地走下去,企业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对于这一点,湖南江南四棱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杰深有体会。在大众看来较为陌生的复合材料成型设备研制生产行业,四棱数控一干就是16年。付杰感慨地说:“由于产品大多是非标定制化生产,投入大,利润低。但对一些装备来说,它又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必须坚持。今年,我们的高压气瓶自动化生产线已经预订9台(套),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得到市场的认可。”


产业向高而攀


  在三一(韶山)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堆场,一根根体形硕大的风电叶片有序摆放。该公司行政经理江山告诉记者:“这些叶片主要用玻璃纤维、树脂等材料制作,柔软度、稳定性兼而有之。因此,越长就意味着技术难度越高。如今,我们已经能生产120米长的叶片,这在业内并不多见。”

  更令三一(韶山)风电自豪的,还有它被评为超级工厂的叶片工厂。作为湖南省重点工程,叶片工厂建筑面积达10.36万平方米,有亚洲最大的单体风电叶片生产车间,厂房主体由525根18米格构钢柱和8万平方米全玻璃幕墙组成。据介绍,三一(韶山)风电的叶片供不应求。2022年,企业营收9.76亿元;2023年,企业营收12.38亿元;今年营收有望突破13亿元。

  同样迎来风口的,还有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吴光辉从2009年3月创业开始就抱着“科技创新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意识,决心在电池回收领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如今,在公司160多人中,科研人员占到三分之一。企业研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装备,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韶山高新区正向高而攀、向新而行。

(据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