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2年01月12日 经济晚报 特刊
特刊
  • ·交流发言汇编(一)

交流发言汇编(一)

  202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上饶市工信局、九江市工信局、南昌县人民政府、龙南市人民政府、鹰潭高新区、吉安高新区6家单位在主会场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本报现摘取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按发言顺序排序)。

上饶市工信局:积极抗击疫情 加速发展“大工业”

  2021年,是上饶工业发展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上饶市工业经济仍然韧劲十足,实现了“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总目标。

  高开稳走,打好主要指标“突破战”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1-11月,上饶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503亿元,列全省第3,比2020年末提升3位。2021年11月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实现了5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保障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1-11月,上饶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全省第2;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5%,增速全省第1;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5%,增速全省第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增速全省第1。

  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2021年10月30日,上饶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上饶市工信局扎实扛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全面胜利和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一是防疫物资调配有力有序。全民核酸检测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核心关键,在上饶市前期核酸检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上饶市工信局积极协助金域医学建成移动方舱气膜实验室,全市提升核酸检测能力8万人次/日,为全民核酸检测提供扎实保障。同时,协调采购调拨各类防控物资200余万件,充分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需求。

  二是生产物资保障暖企暖心。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求,2021年11月8日起,上饶市在鹰潭龙虎山服务区、玉山县衢饶示范区分别设立接驳点,外来物流车辆在两个接驳点通过“换车”或“换人”的方式进行转运,货车司机不必进入上饶行政区域内,既遵守了防疫规定,又规避“绿码”变“黄”或带“*”,让物流企业放心来安心回。疫情防控期间,上饶市工信局和玉山县、弋阳县工信局先后派遣10余名干部在两个接驳点工作,共计转运工业生产物资532.4吨,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

  三是重点企业运营稳定稳妥。疫情爆发以后,上饶市坚持对全市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每日一调度,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尽可能保障全市工业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生产经营。期间,企业因疫情影响产生的99个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四是复工复产工作全面全速。抗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后,上饶市立即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制定出台了《上饶市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推进复工复产政策措施》,针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堵点问题,提出20条具体的政策举措。其中,由上饶市工信局牵头对“四区一县”规上工业企业2021年12月当月用电用气费用按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的10%给予补助,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及时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据调度,“四区一县”463家规上工业企业在2021年11月25日即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突出重点,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升级战”

  一是突出工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省、市“工业项目大会战”,全年开展集中开(竣)工活动4次,年底开展了全市亿元以上工业竣工项目巡查活动,其中“5020”项目10个。

  二是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围绕“2+4”主导产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企业特派员等制度,深入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2021年1-11月,全市“2+4”主导产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673.5亿元,同比增长44.6%,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81.6%。

  三是突出企业主体培育。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获批了全省首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实训基地并正式挂牌运营;上线了首个地市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晶科能源接入全国光伏行业首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上饶)平台。

  新的一年已经启程,2022年,上饶市全面吹响了“工业挂帅”的冲锋号,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奏响工业发展的最强音,谱写加快赶超的新篇章,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昌县:坚定不移决战工业  挺起县域经济脊梁

  近年来,南昌县紧紧围绕“全市领军、全省领跑、全国领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地强化新型工业化核心地位,坚持力量向工业聚合、要素向工业聚集、服务向工业聚焦,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21年1-11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3.7%、12.2%、24.2%。在“决战工业”发展战略的引领下,2021年,南昌县跃居全国百强县第19位、实现“十三连升”,挺进中国工业百强县第36位、前移9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强化集群发展,筑牢“决战工业”的硬核支撑

  推动工业集群发展,既是区域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产业竞争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把壮大工业集群作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加速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提升主导产业支撑力。围绕“3+3+N”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战略,通过精准招商,成功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6个,其中“152”项目9个,形成了拉动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深入开展工业智能化提升改造,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昌南制造”向“昌南智造”迈进。

  二是提升骨干企业带动力。坚持“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全力保障龙头项目用地、融资、用工等需求,支持江铃股份、济民可信、煌上煌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工程,支持德瑞光电、瑞能半导体等企业裂变扩张、提能升级。目前已拥有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340家。

  三是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全面提升“一区四园一中心”能级,大力构建“县区一体、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园区道路、燃气、供热、治污等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厂房、标准公寓楼建设,打造宜产宜居的生态园区。

  强化创新驱动,蓄足“决战工业”的强大动能

  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的磁场效应、裂变效应,壮大创新“集团军”,培育创新“生态圈”。

  一是做强创新平台。主动融入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平台攻坚行动,高标准推进金湖科创谷、小蓝·泰豪VR基地、富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着力引进国家级和省属“大院大所”,形成“七大科研平台”并驾齐驱的科创格局。

  二是做优创新生态。围绕产业所缺、发展所需,深入推进“天下英才、智汇昌南”行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目前已拥有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双创载体9家,院士工作站10家。

  三是做活创新要素。全面统筹财政资金、产业基金、股权资产,发挥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加大对工业经济的金融服务、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池,助力百胜智能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强化企业服务,营造“决战工业”的浓厚氛围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围绕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暖心贴心的政策服务为工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一是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促进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食品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产业专项政策,常态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惠企政策46条,为企业减税降费超16亿元。

  二是开展真情实意的企业帮扶。依托“澄湖e线”、非公企业维权中心、民情连心桥等服务平台,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品牌。在全省率先上线“惠企帮”政策兑现平台,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可办理优惠政策98项,已服务企业600余家。

  三是升级真简实放的审批服务。坚持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并则并,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六多合一”和重大重点项目“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超简审批改革,全力打造“最多跑一次”“办事不见面”“拿地即开工”三种审批模式,切实为工业企业减负松绑。

  下一步,南昌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工信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稳住、进好、调优”的原则要求,坚定不移决战工业,挺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龙南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江西的“南大门”,龙南把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首要战略,以当好排头兵的发展责任感和站在新起点的历史使命感,紧盯电子信息首位产业,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全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2021年,连续八届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十一届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奖。在推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聚焦主力,推动产业集聚。确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突围的首位力量,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从电子新材料、覆铜板、线路板、电子元器件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首位产业实现产值约20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64.68%,被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抢占“5G”和大数据风口发展新业态,推动5G制造业发展和“5G+工业互联网”建设,举办了全省电子信息行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会暨“5G+工业互联网”现场会,志浩电子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工厂,龙南列入省级首批5G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换道超车”、加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紧盯目标,着力招大引强。始终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突破口,充分放大紧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抢抓高铁开通机遇,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合作。围绕构建线路板、稀土新材料及锂电两大全产业链,精准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以及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粤企入赣”等系列招商活动。坚持每月至少集中签约一次,推动两大产业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2021年集中签约17次,签约项目58个,签约资金390.6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了佳纳新能源、嘉元科技、广信感光等一批国内行业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均已开工建设,引进项目质量显著提升、落地速度持续加快。

  三是夯实载体,打造投资洼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着力打造成赣粤边际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服务最优平台。5G智能科技园一期已基本完工;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三南”片区正加快建设;赣州市三南无线电监测站有序推进;中国赛宝实验室龙南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中心挂牌;开放学院、新兴人才学院成立;龙南至深圳盐田港、蛇口港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跨境电商“9610”陆路出口转关首单业务,打通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通道。园区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

  四是创新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筑巢引凤。对标大湾区一流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七个一”安商服务机制,打造“龙易办”营商品牌。创新实施经开区“网格化”服务,将园区分成13个网格,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近200个。持续推动“赣服通”龙南分厅迭代升级,开展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掌上办、信用办、无证办、一链办、跨区办和智能审批,共精简审批环节246项,压缩材料数量365项。创新实施办税缴费服务“十个办”,优化纳税服务事项,出台惠企政策兑现工作办法,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信贷支持,为企业减免税费约5.4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把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摆在主攻工业的突出位置,抢抓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做优做精承接平台。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和“三南”园区一体化,拓展建设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三南”片区,加大投入实施“新九通一平”,完善综合市场、教育、医疗、商贸、住房等生活配套,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全力争取复制推广海南自贸区政策,推动设立龙南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加快打造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加密至深圳海铁联运班次,完成铁路货场改扩建,打造更强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

  升级壮大产业集群。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内陆腹地桥头堡优势,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以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配套产业链条为重点,突出首位产业,加快壮大延伸PCB、PCB装备制造、电子化学品及锂电关键材料等产业链细分领域,推进集群提能升级。

  持续发力精准帮扶。擦亮“龙易办”营商品牌,纵深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推进企业办事“一窗通办”,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大力推行掌上办、信用办、无证办、一链办、跨区办,让企业依规办事更加便捷。不断完善现有安商服务机制,坚持“谁引进、谁负责”与安商服务单位共同跟踪服务相结合,加强帮扶成效管理,切实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