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2年01月13日 经济晚报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
  • ·立足“工小美” 迈向高质量发展

□开局之年看工业·新余篇

立足“工小美” 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新余市立足“工小美”战略定位,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稳生产、促增长、扶龙头、壮产业、强智造、转动能,奋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实现营业收入1770.2亿元,同比增长29.2%;完成利润总额95.3亿元,同比增长66.1%,增速列全省第一。

强攻产业促集聚

  近年来,新余市聚焦钢铁、锂电两大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支持新钢三十条”和“支持锂电三十条”,着力构建“2+4+N”新型产业体系。2021年,为落实“新钢新三十条”扶持政策,安排钢铁产业专项资金4135万元。全力支持新钢公司转型升级冲千亿,推动4.3米焦炉改造项目投产,积极协调电弧炉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产能等量置换变更。修订“锂电三十条”,安排落实锂电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81.87万元。推动赣锋锂业锂盐产能快速释放,氢氧化锂产能全球领先。东鹏新材料公司新建项目迅速投产见效,锂盐产能大幅提升。

  2021年1-11月,新钢公司产钢量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4%,利润同比增长61%,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方阵,经济效益位列中钢协9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第20位。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新余首家千亿级企业。赣锋锂业锂盐产量同比增长超7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80%。东鹏新材料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6%。

强攻项目促增长

  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新余市始终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强攻项目,组织实施“项目大会战”。2021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工业项目139个,同比增长11%,总投资达806.47亿元,同比增长20%,年度计划投资205.36亿元,同比增长24.7%。2021年1-11月累计完成投资232.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3%,同比增长41.4%,7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9%,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2.4%,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8.2%,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

  赣锋锂电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仅用12个月建成投产;东鹏新材料2.5万吨锂盐项目13个月建成投产;赛维光伏电池组件项目6个月部分投产;日菱车业轻量化汽车项目6个月部分投产。一批重点项目迅速建成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1-11月,全市新增规上企业70户。

强攻智造转动能

  坚持创新引领,推进智能制造。铸牢创新发展这一“主引擎”,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沃格光电公司获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增鑫科技、汇亿新能源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项新产品获评省级优秀新产品,新增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历史新高。新钢公司高品质稀土钢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成功开发高牌号系列电工钢产品,轧制厚度0.18毫米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赣锋锂业第一代固态电池正式投产。

  倾力打造数字赋能这一“加速器”,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建成开通5G基站1708个,智慧工业云平台、锂电行业云平台上线运行,建设带钢惠供应链+区块链平台、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新增全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3家,11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18家企业开展“数字工厂”建设。全力打造“5G+智慧钢铁”、“5G+智慧锂电”融合示范项目。移动公司与赣锋锂业联合建设“智慧锂电工厂”项目,聚焦“智慧生产+安全管理”,实现生产全要素数字化管理。瀚德科技公司建设“5G+数字工厂”,推进汽车配件产品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20%以上。

铆紧链条促升级

  主动对位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全力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走实走深,促进产业提能升级。2021年,有关产业链开展产销对接活动16场,签约合作项目45个,签约金额30.85亿元。举办“2021新余市‘长三角低碳产业’峰会暨北上海钢铁产业推介会”,签约项目8个,签约金额83.8亿元。

  2021年4月份举办电子信息产业产销对接会,产销合作签约项目8个,签约金额4.7亿元;2021年12月在分宜县举行2021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签约项目15个,投资金额64.9亿元。先后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全省钢铁、房地产建筑、铜与电子信息、锂电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签约活动31场,签约项目112个,签约金额566.8亿元。开展产融对接活动9场,为企业发放贷款金额63.57亿元。开展人才对接活动15场,帮助企业引进人才93名。收集上报省产业链链长制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40个,办结38个。新余钢铁及钢材加工产业集群和新余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集群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考评为四星级产业集群,新余高新区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产业集群。

夯实平台强支撑

  积极推进园区改革和调区扩区工作,新余袁河经开区正式更名为新余经济开发区,全力争创国家经济开发区。2021年1-11月,三大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601.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0.5%。

  2021年上半年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新余高新区和分宜工业园评为A类,新余经开区评为B类。积极创建省级智能制造装备军民融合产业园,协同推进新余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挂牌成立新余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电镀产业园和盘条酸洗平台2个市级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33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建成交付使用。完成2020年度“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参评企业443家,规上工业企业参评率达95%。清理僵尸企业10户,盘活闲置土地1654亩,标准地出让15宗、面积783.367亩。

强化服务优环境

  始终围绕企业这个主体,积极帮助企业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强帮扶、优服务、解难题。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扶持资金,获省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888.7万元,2021年,工信部门已帮助企业争取资金8448.7万元,为25户中小企业获“工信通 ”贷款1亿多元。

  全面兑现落实各级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仅工信部门安排“支持规上工业企业三十条”有关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开展“涉企保证金专项整治工作”,举办中小企业法律知识讲座,举办1年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总裁研修班。组织帮扶单位和特派员挂点帮扶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52个,市政府及各部门定期举办仙女湖夜话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严守底线提质量

  坚持绿色发展。组织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节水型企业创建。对16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其中4家专项节能监察,12家日常节能监察。帮助赣锋循环公司争取国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专项资金500万元。深入推进全市矿产品加工企业整治工作,依法启动32家矿产品加工企业拆除工作,督导拟保留加工企业绿色创建。

  守住安全底线。行业监管企业及工业制造领域企业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重要节假日专项督查。全力做好防疫物资储备,督导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做到生产和防疫两不误。

(钱喜平)



□开局之年看工业·抚州篇

创新发展 挺起工业脊梁

  过去一年来,抚州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202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939.8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增速列全省第3位,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4.7%。全市累计实现工业用电量5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4%。

坚定不移提“高度”

努力在做大增量上下功夫

  坚持高点布局。抢抓经济复苏“有利窗口期”,2021年年初统筹谋划部署全年“四梁八柱”工作任务。以三年倍增行动为主抓手,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打造“一中心两基地”(全国区域性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国家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全国区域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挺起抚州工业的脊梁,奋力实现新兴工业之城崛起目标。

  坚持高位推进。制定《关于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 全力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的实施方案》,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重大决策,协调重大事项。推进实施“八大工作计划”,建立“五个一”的产业推进机制(一个领导挂帅、一个专班推进、一个专项规划、一套扶持政策、一个招商团队)、“三个一”的龙头企业帮扶机制(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抓、协调一切事务)。设立工业产业基金,市级层面出资不低于2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设立总额不少于100亿元的工业产业基金,以此导入市场化产业基金,推行资本招商模式。

  坚持高标服务。扎实推动“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改革,积极配合“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电子证照系统,有效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开展市领导和市直部门挂点联系工业园区及企业活动,创新出台《抚州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统筹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8个专项攻坚行动,加快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在首次民营企业评议中全市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达98.15%。

坚定不移增“厚度”

努力在做优存量上下功夫

  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强化抓谋划、抢开工、促在建、重投产流程管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全市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1个,总投资16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6%、43.6%。成功引进比亚迪年产20万辆整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年产15GWh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实现了抚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企业、重要生产基地、产业链招商多个历史性突破;新引进“5020”项目13个,总投资400亿元。投资55亿元的铜箔科技高性能超薄电解铜箔项目建设,将成为抚州市有色金属产业精深加工的标志性工程。

  增强补链延链强链强度。以开展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为抓手,重点强化规上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培育,对全市范围内已遴选的100家优势企业和10家工业智能化推荐项目,进行市、县两级重点培育。2021年1-11月,全市100家优势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7.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73%。推动有色金属加工精深化、集聚化、全产业链发展,在抚州高新区、东乡区、临川区、崇仁县布局打造区域性精深铜加工集聚区;强化各县(区)“1首位+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力度扶优扶强,启动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

  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速度。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新产品。抚州市36个企业新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截至目前,抚州市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含新入选4家);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有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东乡的永冠科技和高新区的博雅生物都可以申请国家的小巨人企业、单打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45.7%。

坚定不移拉“长度”

努力在培育新量上下功夫

  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和企业上云。目前,全市智能制造生产设备达到1290余台(套)、智能制造车间(生产线)超过100个,明恒纺织、大乘汽车、荣成机械等一批传统企业已完成智能化车间改造,抚州高新区成功获批为江西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抚州市7家企业获2020年度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3家、园区2个。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当前抚州市上云企业2200余家。深入推进5G融合应用,2021年以来,抚州市“5G+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落地或正在推进中的项目有12家。

  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抚州市两家企业获2020年江西省大数据示范企业。依托联通的研究院对崇仁变电设备和黎川的耐热陶瓷进行智能化改造。截至目前,抚州市已经有6家企业成功申报全省大数据试点示范企业。加快促进抚州VR产业发展。孕育了北斗变电、德义半导体等一批VR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企业。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抚州中科曙光云中心和抚州浪潮云计算中心已迁移和承载了市本级及各县(区)共计164家单位272项业务系统。各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90%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接入省市物联网云平台,打造了赣抚农品、南丰蜜桔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平台。京东江西扶贫馆、京东产业带直播基地、京东华中区域医药仓储配送中心(京东大药房)等先后落地抚州。全市已开通5G基站2604个,基本实现全市县(区)以上中心城区、重点乡镇、重点景区、核心商圈5G连续覆盖。

  2021年以来,虽然抚州市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完全改变。下一步,抚州市将围绕“打好一个强攻战、实现五个新跨越”总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奋力挺起抚州工业脊梁,为携手书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精彩华章贡献抚州力量。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