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2年05月26日 经济晚报 数字人物
数字人物 下载PDF 上一版 |
数字人物
  • ·虚实结合 协同创新

虚实结合 协同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

  江西省把虚拟现实产业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举全省之力打造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大力引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具有影响力的虚拟现实企业,初步形成了集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生态化发展格局,产业综合实力显著跃升。我们为江西省南昌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开拓创新、持续发力取得的可喜成就深感敬佩,并表示祝贺!

虚拟现实产业迎消费端放量拐点

  虚拟现实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与产业的新兴发展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经过几年的波浪式、螺旋形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日趋成熟理性。2021年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重要年份,全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头显设备销售累计超一千万台,标志着虚拟现实产业迎来消费端放量拐点。全球虚拟现实行业融资并购金额556亿多元,同比增长128%,中国融资并购金额达到181.9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800%。

5G将助虚拟现实产业破除“瓶颈”

  5G的普及将部分解除制约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数据传输瓶颈,虚拟现实技术及相关平台和应用将得以比较快速进展。一是虚拟现实系统深度逼真。虚拟环境及内容呈现的物理、生理、智能特征不断丰富,实现从新型物理模型、进化演化模型与虚拟孪生,到智能行为模型的进阶。二是交互高度自然。计算机系统对用户完全透明,人机交互成为人与虚拟环境的沉浸式自然交互。三是虚拟现实系统功能智能化需求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融入虚拟现实系统,并逐步成为虚拟现实系统的重要特征。虚拟现实将从3I虚拟现实1.0跨入4I虚拟现实2.0时代。四是数字孪生的发展。即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对象,并在两者之间建立双向数据通道。

  第一代互联网络的连接对象是电脑,其应用主要是社交和市场营销;第二代互联网络是物联网,连接对象是世间万物,其应用可以扩展至各行业生产和生活服务。数字孪生应用,使得物联网连接对象扩展为实物及其虚拟孪生,从而将实物对象空间与虚拟对象空间贯通,成为一种虚实混合空间,物联网也将发展成为新一代的数字孪生网,大幅提升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运行效能。

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集约化发展

  下面对进一步推进虚拟现实集约化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新引擎提几点建议。

  1、立足技术创新,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加大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加快落实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鼓励整机企业和核心器件企业联合开展前置研究,建立重大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进虚拟现实前沿技术研究,围绕重点环节,持续提高各类创新资源的研发效能。

  2、抓好技术集成,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将虚拟现实技术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等技术有机集成,发挥整合优势,构建具有通用支撑能力的技术体系以及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技术系统,持续推进虚拟现实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如结合虚拟人体的医学研究与教育平台,结合数字孪生和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等。

  3、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推进重点行业应用示范。以融合创新、规模商用为目的,打造虚拟现实创新应用示范,加快虚拟现实面向行业应用和大众消费应用的渗透。加速推进行业融合应用落地,围绕重点行业和特色领域应用需求,创新应用种类和服务内容,加速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领域的融合赋能。

       4、培育产业生态,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新型的专业化虚拟现实产业,如芯片与器件产业、显示与交互设备产业、平台与开发工具软件产业、行业应用模拟器、虚拟环境产业、数据、模型与虚拟现实内容产业、网络、移动终端虚拟现实产业、虚拟现实服务产业等,促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5、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区域产业协同。统筹整合与优化配置各类优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现实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产业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通过区域产业协同形成虚拟现实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熟化、商业应用、产业创新的循环发展。

江西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在产业软硬件成本门槛降低、产业资本集聚以及后疫情时代对生活生产方式数字化的刚性需求背景下,江西省、南昌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以应用服务和内容生产为重点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初具规模。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鼓励人才和资本更多地向科技创新一线倾斜,努力在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抢占科技制高点。同时,通过下游典型应用场景适配,反向促进产业链上游的终端器件和内容生产工具的升级迭代,推动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走向集约优化的关键时期,期待虚拟现实技术迎来长足发展,赋能数字经济稳健前行。

  (记者储符琳  根据录音整理  内容有删减)




22r201.jpg

人物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防科技预先研究等20余项国家科研任务。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者之一,坚持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广域专用计算机网络的可支持异地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的支撑环境DVENET;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程序开发与运行平台BH _RTI、和实时三维图形平台天绘;基于上述成果组织开发了若干有影响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

  创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兼任《中国科学》F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副主编,《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 余项。 


22r2.jpg

全国首个裸眼VR沉浸馆落户南昌


22r3.jpg

南昌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用VR设备打造“文明交通宣传”、“文明驾驶体验”、“安全驾驶体验”、“事故防范体验”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