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2年05月26日 经济晚报 数字声音
数字声音
  • ·做优做强数字经济贡献工信力量
  • ·科技创新 释放数字经济新功能
  • ·项目为王唯此为大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

做优做强数字经济贡献工信力量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便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以强烈的前瞻意识、换道意识、卡位意识、进取意识,作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重要部署,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工信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工信领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省委、省政府已经吹响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嘹亮号角,全省工信系统将坚决扛起数字经济发展责任担当,打头阵、当主力、担重任,为做优做强我省数字经济贡献工信力量。

深刻认识工信领域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

  首先,这是抢占未来新赛道的战略举措。赛道就是主线、就是方向、就是行业。当前,我省已跻身我国新兴工业大省之列。但靠前的工业大省、强省传统优势已定,如果沿袭原有的发展轨道,我们要赶超的难度极大。唯有从超车思维调整为换车思维,从传统赛道切换至数字赛道,不断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才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在全国工业发展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其次,这是构筑产业新体系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们持续实施“三大工程”,扎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要看到,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仅23.2%,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仅32.5%,上云企业数量去年刚刚突破10万家,我省仍然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大省。要立足这个最大的产业实际,不折不扣落实“一号发展工程”部署,逐步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全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再次,这是释放工业新动能的重大契机。进入数字时代,数据就是新要素,就是“新能源”。谁掌握了更多的数据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反之,就很被动。要切实按照“一号发展工程”部署,加快打通工业数据收集、处理、确权、流通等方面的中梗阻,发挥工业数据的叠加、放大、倍增作用,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发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向创新驱动、软件定义、数字赋能新时代。

在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中坚决顶起工信该顶的那片天

  一要布局新基建。合理规划、超前布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安全可控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要强化以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双千兆网络,今年新建5G基站不少于1万个,到明年底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不少于16个。要推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工业互联网及其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加快IPv6在工业领域应用部署,统筹抓好物联网、卫星互联网、车联网设施基础建设。

  二要激活新要素。强化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分析,提升数据规模与质量。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调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参与数据价值开发,探索建立有色金属、中医药等领域的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推广应用区块链、数据安全沙盒、隐私计算等技术,打造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推动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数据使用者的安全使用责任。

  三要攻克新技术。立足数字技术自立自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金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协同创新、融通创新。围绕VR、物联网、LED等优势领域,以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在建好用好现有平台基础上,建设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新型半导体、高密度电路板、光电材料、智能感知、近眼显示等焦点痛点堵点,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实施“重创工程”,落实“三首”政策,加快创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效益化,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四要培育新主体。强化企业数字化思维,全面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利用资本优势、人才优势、系统优势,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打造数字企业标杆。支持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环节入手,由点及面、逐步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力争在数字经济领域涌现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解决“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加速中小企业转型。 

  五要做大新产业。切实增强赛道思维,聚焦专业芯片、电子材料、智能终端、信创等7条基础赛道,VR、“元宇宙”及数字孪生、信息安全和数据服务等6条新兴赛道,智慧农业、数字文创、智慧能源、数字降碳等7条融合赛道,共20条细分赛道, “一道一策”推进南昌“元宇宙”试验区、鹰潭“智联鹰潭2.0版”、上饶数字文娱、赣州区块链、吉安智能终端等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500亿元乃至千亿级的优势赛道。加强对外合作,高水平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推介等活动,精准引入世界500强、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等数字产业延链补链型大企业、大项目,不断深化我省与华为、中兴、中国电子等大企业数字经济合作。到2025年左右,全省电子信息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力争达到1.2万亿元,物联网突破3000亿元,VR产业、大数据产业突破千亿大关,部分领域形成全国乃至全球领先优势。

  六要发展新制造。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组织千名数字专员入万企,开展融合度评价,掌握企业数字化“家底”。充分用好评价结果,分行业制定产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培育工业APP,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发展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千企两化融合贯标、万企上云上平台,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工程,着力打造2000个以上升级版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园区平台,打造两化融合示范园。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深化业务互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促进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提升制造业价值含量。

  七要打造新生态。坚持“政府搭台、各方出卷、企业答题”,举办场景沙龙、供需对接,发布“机会清单”,推动VR、AR、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企业生产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无缝对接,培育多元应用场景生态。面向全国征集一批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优秀服务商,建好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依托企业、集群、园区等创建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良好的服务生态。推动产教融合,支持建设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产业学院,培育引进数字经济领军人才、技能人才,形成支撑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人才生态。加快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和规律的政策体系、监管规则、培育协同协力、包容审慎的监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