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02月01日 经济晚报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
  • ·着力建设“赣鄱氢经济走廊”
  • ·让“热血”温暖人们一路前行

□新春走基层

让“热血”温暖人们一路前行

  屋外寒风凛凛,屋内热情满满。

  1月29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南昌市文教路517号的江西省血液中心(东区)献血点看到,不少市民冒着寒冷天气前来参加无偿献血,为缓解医疗机构临床血液供应紧张献出一份爱心。记者了解到,2023年春节假期,江西省血液中心(东区)献血点等5个站点“不打烊”,如常开展采供血各项工作。小小的献血点,宛如一个别样的春晚舞台场景,上演着一幕幕平凡人之间爱心与坚守“双向奔赴”的“热血”故事。


1n42.jpg

消防员“接力”献血助人为乐。


1n43.jpg

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妻子鼓励丈夫参加无偿献血


  “我是一位‘老’献血志愿者了,从18岁开始,除了怀孕生娃那几年,我每年都献血,坚持至今。”正在采血椅上接受血小板采集的胡佳美一边向记者说着,一边指了指躺在隔壁采血椅上的男士,“这是我老公,他今天是第一次来参加无偿献血,是我鼓励他来的。”

  胡佳美曾在卫校学习,深知血液对临床患者的重要性,当听说眼下我省血液库存面临不小压力时,二话不说,又一次次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并且动员自己的丈夫也一起来献血。“我提倡家人们都来无偿献血,我嫂子、哥哥、妈妈,还有朋友、闺蜜都是被我带动的。无偿献血利国又利民,助人也助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听到胡佳美这番话,她一旁的丈夫陶文志也认同地点了点头,夫妻俩默契地相视而笑。


退役军人“大叔”坚持每月献血


  “其实应该采访一下这位大叔,年龄这么大也依旧坚持来献血,我们经常看到他。”采血点医护人员口中不断称颂的“大叔”,是一位年近六十依旧坚持每月献血的退役军人。

  “我叫龚国友,是一位退役军人,我每月无偿献血2次,一年24次,如今已献血150多次了。”身上盖着刚脱下的棉衣,龚国友一边挽起袖子、露出胳膊,等待采血,一边与记者聊起来。“我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2003年,当时是很偶然地路过一个献血亭,了解到无偿献血可以帮助挽救人的生命,于是就献出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血。我每次献完血之后,都感觉特别开心,感到自己帮助了别人,有一种自豪感。”

  龚国友还表示,等到超过献血限制年龄后,希望能成为献血点的一名志愿者,“一生都坚定做这件事!”


消防员“接力”献血助人为乐


  献血点一角,坐着几位身穿蓝色制服的青年,他们是来自南昌市消防支队重型机械工程救援大队的消防员。

  “我们是来为一个烧伤的小女孩无偿献血的。”消防员李师文、刘晓、张聪告诉记者,前些日子,一名在河北烧伤的女孩小洋转院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救治,做手术急需用血。在得知小洋的情况后,消防员们便自发来到献血点为小洋献血。

  “在除夕这天,我们大队的其他消防员已自发组织前来献过一次血,今天我们几个再接着献,要把这种爱心‘接力’下去。”李师文说,“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我们在平时的灭火、救援行动中,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也会伸出援手,献血帮助他人。”

  献血完成后,消防员们向献血点的医护人员以及在场的人挥手致意,然后井然有序地离开了。


医护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


  江西省血液中心医生欧阳江在采供血岗位已经工作了15年,这个春节,他与同事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更多人的安心和团圆,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岗位,确保采供血服务一年365天不间断。

  “每一天都在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省会南昌拥有650多万常住人口,为救治临床患者,每天大概需要六七百人参加无偿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欧阳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的疫情,让很多市民朋友对参加无偿献血有疑虑,以致前来献血的人数有所下降。

  “首先,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是不会经输血传播的。其次,献出200毫升至400毫升的血液,包括献成分血血小板,是不会影响免疫功能的,适量献血以后,反而能加快身体的造血功能,很快能够恢复。”欧阳江对记者说道,“曾感染新冠的无症状、轻型和普通型感染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痊愈后一周,且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7天后,就可以献血了。重型或危重型的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也可献血。所以,呼吁大家踊跃献血,汇聚起爱心的力量。”

  据悉,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全年采全血75905人次、123282.5U;采集单采血小板8507人次、采集量15951.5U;供应临床总量为426385.8U,比上年增长0.68%。广大献血志愿者与采供血医护人员用对献血事业的共同坚守,支撑起了临床患者的治愈希望,让守望相助的精神随热血涌动,温暖人们一路前行。

  (全媒体记者 储符琳 实习生 吴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