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3月27日 经济晚报 百姓经济
百姓经济
  • ·消费活力与韧性凸显 带动预期升温需求提振
  • ·标识不清、材质以次充好部分保温杯存安全隐患
  • ·每周生活必需品监测报告

标识不清、材质以次充好部分保温杯存安全隐患

  保温杯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一些热销的不锈钢保温杯存在材质不合格、以次充好、标识不清等问题。有不法生产商为节约成本,会选择使用低质不锈钢材料,埋下安全隐患。


27x1.jpg

  记者从电商平台购买的一款保温杯,其杯口经不锈钢检测液检测后显示材质为201不锈钢。


一些保温杯使用201不锈钢存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介绍,一款合格的不锈钢保温杯,其材质需要采用食品级的304不锈钢或医用级的316不锈钢。

  据某不锈钢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仅从不锈钢材料的成本来看,生产一只不锈钢保温杯,使用316不锈钢,比304不锈钢成本高出4元左右;使用304不锈钢,比工业用201不锈钢高出2元左右。

  一些厂家为节约成本,会选择使用201不锈钢等材料,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因使用保温杯导致重金属中毒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有受访专家表示,201不锈钢属于工业用不锈钢,相较于304不锈钢和316不锈钢稳定性差,长期使用201不锈钢制作的保温杯,杯体会析出锰、铬等重金属,人体摄入后会导致中毒。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检索关键词“保温杯”发现,有关投诉多达3300多条,绝大部分是因为保温杯质量问题。今年1月,一名投诉者表示,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两只不锈钢保温杯,卖家标注的是316不锈钢材质,但使用后身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后经检测发现,保温杯的材质并非316不锈钢,而是201不锈钢。

  记者在多个网购平台的搜索页输入“保温杯”,并从中随机购得9款较为热销的保温杯,价格在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这些保温杯,单店销量少则2000件以上,多则5万件以上。

  记者对9款保温杯逐一开包检查,其中有1款保温杯开盖后有明显异味,还有一款保温杯内胆有污渍。

  记者用304不锈钢检测液和316不锈钢检测液,对9款保温杯使用的不锈钢材质进行检测。

  经过检测,记者发现,9款保温杯中有7款存在隐患,这7款保温杯内胆问题不多,但杯口外侧材质被测定为201不锈钢;其中一款保温杯的茶隔过滤网,经检测,材质也是201不锈钢。


部分保温杯标识不清“打擦边球”


  除材质问题外,一些保温杯存在材质以次充好、产品标识不清楚等问题。

  记者购买的一款保温杯,其商品详情页和包装盒上均写着内胆316不锈钢、外壳304不锈钢,且保温杯内底打有316不锈钢钢印,但经过实际检测,保温杯整个内胆当均为304不锈钢。

  有的保温杯标识模糊、不全,甚至还存在没有任何标识的产品。记者从某平台购买的一款带吸管的保温杯,其保温杯身以及包装盒没有任何文字标识。记者购买的另外一款保温杯,其包装盒上关于材质写着食品级不锈钢、硅胶、塑料,却没有明确给出材质具体类型。

  在记者购买的9款保温杯中,7款无产品合格证,另外两款保温杯在包装上粘贴了产品合格证,并附有联系电话。记者随即拨通电话,其中一个电话是无效号码;另一个电话接通后,对方声称自己是做保洁的工人,并非保温杯生产厂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保温杯的标识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2016)的要求,包括产品名称、容量、口径、制造厂名和厂址、采用的标准号、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信息。

  此外,不锈钢保温杯的材质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16)中的要求,明确标示其材质类型和成分,或以我国标准牌号或统一数字代号标识,不能仅标注“优秀不锈钢”“高级不锈钢”等含糊不清的信息。

  陈音江表示,一旦发现企业生产或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保温杯产品,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采取责令停止生产、召回产品、罚款等措施;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可以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要求有关企业进行赔偿或采取补救措施。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