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0年07月01日 经济晚报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上一版 |
特别报道
  • ·种好致富树 敲开幸福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种好致富树 敲开幸福门

——廖国云和他的油茶林

  山峦起伏,云霞缭绕,梯田叠翠,村居披彩,树木葱茏,白鹭翱翔……这是近日记者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大通村看到的动人景象。

  廖国云,一位扎根在村里土生土长的农民,最近成为了大忙人。与其他村民悠闲的“慢”生活不同,廖国云总是忙忙碌碌的,除了与妻子一起经营农家乐餐厅为村里的学生、干部以及游客做饭之外,还总往陡峭的山上跑。山上究竟有什么宝贝让他如此难以割舍呢?原来,山上有自他童年起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种“宝树”。


1n油茶挂果的幸福.jpg

油茶挂果的幸福


1n满眼的油茶.jpg

满眼的油茶


1n彩绘扮靓大通村3.jpg

彩绘扮靓大通村


1n稻花田里养殖稻花鱼.jpg

稻花田里养殖稻花鱼


不解之缘


  “自己小的时候,每逢生病肚子痛,妈妈就会给我喝一小勺香味独特的油,说是可以驱虫,还可以润肠。”廖国云告诉记者。渐渐地,小国云的身体强壮起来,也不再常常肚子痛了。稍长后,廖国云发现村里的长辈们也很喜欢用这种油,除了拿来炒菜吃,有时还会用来搽脸,或是用榨完油的渣籽来洗头,说是可以滋养皮肤和头发。经过廖国云好奇地打听,才从长辈们口中得知,这种神奇的油,就是村里山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野生油茶树果压榨而成。从那时起,廖国云对油茶树产生了兴趣,了解了很多关于油茶树的事。“发现正如村里的老一辈人所说,野生茶油对身体很有益。山上的油茶树,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树,”廖国云说,“不过,那时候我们村里老一辈的人虽然都知道油茶树是宝树,但并没有拿它去换钱。”

  廖国云所在的大通村,地处乐安县西南,距县城55公里,在2019年整村脱贫之前,是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野山茶油,赣南那边的比较有名,可以卖到一百多一斤,我们本地的也可以卖到八十元一斤,连榨完油的渣籽都能卖一元多一斤呢。”廖国云意识到,老家山上的油茶树如果种好了,一定能成为取之不尽的宝藏。再加上那时乐安县城与大通村之间的道路都已修通,以往要坐车三个多小时的路途,现在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回老家大通村种植油茶林的想法在廖国云心中萌动。


重振油茶


  一回到老家,廖国云就发现村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村容变整洁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木楼、村屋,被艺术家们添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绘,村子要被打造成旅游景点了。许多种养产业基地也都纷纷落户到村里,到处都能看到招收村民“就地打工”的广告。“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作为深度贫困村的大通村,得到了国家、省、市各方面的扶贫帮助。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机关大力帮扶,首先为我们建设贫困户住房保障工程,还帮我们建起了石斑鱼养殖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更重要的是,机关还与我们村委会签了协议,让我们村出产的农副产品由部队包销,有多少销多少,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村农副产品的滞销问题。”大通村书记谭风明告诉记者,“这一帮扶举措一下子就提升了我们继续发展的信心。此外,国家民委也帮我们村引来了大连民族学院、南昌大学,建立了实习基地,带动了中小学研学旅行。去年初廖国云回到村里就碰上了这个好时候——我们村里正准备大展拳脚,号召村民们把已经久未打理的油茶林、抛荒的水稻田以及稻花鱼等种养产业重新搞起来。”

  眼前家乡发展的勃勃生机,令回到大通村的廖国云振奋。看着山上大片的油茶林无人打理而荒芜,他下定决心,在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廖国云把餐馆也从县城搬回了村里,开起“农家乐”的同时也开启了自己重振油茶林的计划。他从亲戚家租下几十亩没人打理的油茶林,连同自己家原有的形成了一百亩的油茶林规模。

  廖国云开始给油茶树除草,这是打理油茶林的最重要一个步骤。“从这个季节开始,杂草会猛长,如果不及时拔去,草就会抢掉油茶树的养料,油茶树长不好,甚至可能会死掉。”廖国云说,“夏天天气炎热,那些天我天天都要上山除草。油茶树其实不难打理,并不需要施肥,只需要夏季把草除好就行。”话虽这样说,夏季过了,廖国云还是经常上山去看他的油茶林,有时看看大风有没有把树吹歪,有时看看大雨有没有把幼枝打落……终于等到霜降,茶花绽放出洁白的花瓣,油茶树此时也开始结果,廖国云上山的次数就更多了。“其实上山也没什么要做的,就是喜欢看看这些油茶树的果实一点点长起来,心里的满足感特别强——祖先留下的这些宝树,终于不会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断了根。”

  由于油茶树需要三年才能盛果,而去年只是第一年。廖国云的一百亩油茶林收获还不大,只榨出一百八十斤茶油,刨去成本,收入约一万多元。“明年就好了,盛果期一到,这一百亩野生油茶林结的油茶果起码可以榨出五、六百斤茶油,一年五万收入不在话下。”廖国云自信地说道。


共同致富


  除了自己大力发展油茶林之外,廖国云还带动村里好几户贫困户一起发展油茶种植。他一有机会,就为贫困户讲解油茶树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信息,讲授种植、养护油茶树的心得体会。眼见廖国云发展油茶林第一年就有不错的收成后,今年有7户贫困户也“有样学样”,开出了120亩油茶林。“现在我们大通村已经把本村出产的野生山茶油注册了‘畲竹’商标。加上本村的笋、石斑鱼干、箬叶饼、糯米甜酒、白酒等农副产品,全都注册了商标。我们不但要按协议销售给部队,还力争打造成特色旅游商品,外销给全国各地的游客。”驻村第一书记刘双红表示。

  廖国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妻子总是提醒他注意休息,“贫困户种油茶村里有补贴,你又不是贫困户,你种油茶又没补贴,干嘛这么累?”“我不需要补贴,油茶树就是致富树,栽好了利国利民,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廖国云说,“我这辈子就与这油茶林连在一起了。”


绿色小康


  廖国云是一个勤劳惯了的人,闲不住。除了油茶林,今年他还开了十几亩荒地,种了60亩高山水稻,还利用种水稻的梯田养鲫鱼。

  “这种鱼稻共生的种养方法,在大通村是自古就有的。因为我们村地势高,水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因此可以在种水稻的同时养鱼。鱼可以帮助吃掉田里的害虫,鱼粪还可作为水稻的肥料,稻花飘到水里,又可以作为鱼的饲料,这样种出来的水稻不需要打农药,化肥用量大大减少,而这样养出来的“稻花鱼”,肉质特别好吃。”廖国云一说到这个,显得特别兴奋。“部队对我们村子脱贫帮助那么大,我一定要种出最好的水稻,养出最好的稻花鱼,生产出最好的野生山茶油,供应给人民子弟兵。”

  “我们现在不是缺销路,而是供不应求。目前,就是要把村里绿色、环保、健康、优质的农副产品做大做强,把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出名气,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奔出绿色小康。” 驻村第一书记刘双红表示,“通过产业带动,自去年大通村整村脱贫以来,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就将翻一番,达到十几万元,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也达到11000元,这在以前这个深度贫困村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对于廖国云来说,物质上的小康早已不成问题,但他依然把每天上山去打理他的“宝贝”油茶林,作为自己小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翘起双手,不干活享清福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今年我46岁,打算用5年时间,把油茶林扩大到500亩的规模。这不仅仅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要把油茶树这个‘宝树’的产业发展起来。从劳动中创造幸福果实,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小康生活。”说到这,廖国云腼腆地搓着手。

(记者 储琳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