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0年11月16日 经济晚报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 ·南昌:智慧农机展新貌
  • ·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会2020年年会举行
  • ·江西出台加快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用心用情用功的扶贫“第一书记”

用心用情用功的扶贫“第一书记”

16z1.png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是党中央面对全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为履行这个承诺,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打起背包,肩负使命,深入村头巷尾,扎根田间地头,不畏艰辛与困苦,甘洒热血写春秋……他们,就是那些可亲可敬的第一书记——一群无怨无悔的追梦人。


抓好班子,树立信心


  1990年10月,汪军退伍后分配在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工作,2017年7月,汪军受市文广新局党委指派到新建区樵舍镇常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今天已是1200多个日日夜夜,跟乡亲们吃住在一起, 脸庞黝黑透亮、两鬓白发丛生。他向领导承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一定不会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刚到常丰村的第一天,映入眼帘的是满布泥泞、坑坑洼洼的村道,既没通网又没通水,满身的汗渍想喝口热茶、洗把脸都属于奢望,更别说洗澡冲凉了……

  2017年9月,他在村“两委”班子会上说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还真没有想到下乡扶贫的困难会这么多,条件会这么差,压力会这么大,责任会这么重,村民对我的期望会这么高……”。汪军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渐渐理清了头绪。一是要扎扎实实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团结和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二是要不遗余力地提升常丰村自身造血功能,辐射和带动全体村民凝心聚力、稳中求进、精准施策、真帮真扶;三是带领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到奉新、湾里、石埠等扶贫产业基地开展学习交流,汲取经验、拓宽视野,鼓励村“两委”干部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举办的农业产业技能知识培训。这“三斧子半”下来,村“两委”干部的产业发展理念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都得到有效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也日益显现。2017年底,经过省“第三方专项评估”,常丰村顺利实现“摘帽”,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6人全部如期脱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万元,常丰村由2015年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的富裕村。


抓好项目,促进就业


  汪军从小在城市长大,驻村之前,对于农村工作他还真是个“门外汉”。但他深知,村民要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增加收入,解决温饱很不乐观。看到村里贫困家庭大多因残、因病、因灾致贫,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他百感交集、心急如焚。2018年初,他结识了本村村民、江西千晟实业有限公司的熊全军,他被熊全军的家乡情怀深深地打动了。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一致认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产业扶贫既是农民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也是决胜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和关键举措,为此,要时刻抓牢产业扶贫这条主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才能真正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经过一番思量与谋划,“千晟实业”这一民营龙头企业终于被“绑上了”常丰村脱贫攻坚的“战车”。

  2019年,在汪军的努力下,常丰村逐步形成了以97亩蓝莓基地、43亩葡萄基地和1350亩百合加工、育种基地为支撑的三大扶贫产业,三大基地共辐射和带动当地闲散劳力13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户均年增收3000元至9600元不等。同时,争取市文广新旅局帮扶资金近60万元,先后建设了两期30KV光伏发电户站、村站,有效地确保了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近2700元、村站为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余元。2019年底,争取扶贫资金110万元建设百合基地设施用房项目,先后培养、推送本村致富带头人三名,申报建设红杨自然村百合生产基地智能、育种大棚和竹林自然村蔬菜大棚项目,目前均已如期完工。


嘘寒问暖,难事办好


  在常丰村,无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普通村民,提起汪书记,无不挑起大拇指,称其为“贴心、热心的家里人”。

  现年49岁的熊祖海,家庭人口4人,妻子患有精神残疾,两个女儿小学在读,因兄弟多、耕地少,以前一直靠帮别人种田、在附近打打散工勉强维持生计,2017年7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一家四口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旧老屋里,年人均收入仅有3700元。2017年9月,熊祖海享受了3.5万元的危房改造,一家四口办理了低保,村里又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新屋建成后,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帮他添置了一些家居用品,他自己也养起100多只鸭子补贴家用,昔日穷苦潦倒的他日子也慢慢地红火起来了。2019年1月,汪军在走访中得知,熊祖海的鸭棚因卫生原因在村庄环境整治中被拆除,百余只鸭子“露宿街头”、无“家”可归,汪军当即和镇、村干部协调,最终同意他按规定重新搭建了一个近20平米的卫生鸭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2019年,熊祖海如期脱贫,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余元,熊祖海本人也被推选为新建区“感恩奋进”先进典型。


文化惠民,动力十足


  作为一名在市文化系统工作多年的党员干部,汪军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扶贫的重要性。几年来,他积极协调市文化系统各单位深入常丰村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先后开展“手拉手共成长”、“欢乐同享、悦读同行”、“名著小书包”、“富强中国梦、幸福小康家”等爱心互动活动12次,捐赠各类教辅及课外读物近8000余册;组织市文化馆、市艺术中心“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单位到常丰村开展送戏、送春联、送电影下乡活动15场次,通过地方戏剧、诙谐小品、轻歌曼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宣讲扶贫政策、弘扬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满满地传递了正能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常丰村致富带头人、民兵营长熊信球信心满满地说:“现在的常丰村,满目青翠,鸟语花香,民风淳朴,人心思进。汪书记正在筹划吸引民间资金到常丰村开发休闲垂钓、农家餐饮、特色民宿、农科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并鼓励我村致富能手广泛种植猕猴桃、草莓、莲荷、花卉苗圃等可供游客观光、采摘、游玩的应季产品,以村经济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加快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建设步伐,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尽快将我村独具特色的‘百合系列产品’、‘蓝莓系列产品’、‘葡萄系列产品’、‘禽蛋系列产品’等逐步推向市场。”

(吴凡云)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