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1年01月12日 经济晚报 2021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2021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下载PDF 上一版 |
2021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 ·□交流发言汇编(三)

□交流发言汇编(三)

吉安市 强力推进工业经济稳中向优、量质双升


  2020年,吉安市以作战的状态,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和下行压力,打出体系化组合拳,推动工业经济形稳势好。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有望连续第9年保持全省前列。重点在四个方面出“稳”招。

  一是突出龙头带动强实体。把工业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实体企业上,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建立市领导联点、特派员驻企、“1+1”结对的全覆盖帮扶体系,共解决企业各类问题900余个;尤其聚焦育龙头,实施“5135”强企工程,着力在三年内培育5家百亿企业、30家50亿企业,对现有的立讯智造、合力泰、木林森3家百亿企业,安排班子成员“一对一”服务,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份,帮助三家企业招工1.2万人、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等问题33个,促进了头雁领航,全年三家百亿企业营收可超600亿元,同比增长29.5%,对全市工业增长起到支撑性作用。

  二是突出首位拉动优链条。认真落实全省实施链长制部署要求,打破过去县级块状式产业发展格局,市级层面统筹强链;聚焦壮大电子信息“主力部队”,打好稳链畅链突围战,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大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跨区域协作,铸强铜箔、半固化片、光学镜头等基础环节,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会、智能制造峰会、与江铜合作等8场对接活动;围绕破解生产技术难题,对接中国工程院设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吉安基地,建立院士联系企业常态化机制,借力院士资源促生产、拓市场,13名院士为40家重点企业、130余项技术需求把脉会诊,促进了产业逆势增长,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实现营收1600亿左右,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

  三是突出政策驱动稳预期。在省里2月4日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的基础上,2月7日,我市推出18条硬核措施,并集成国家和省市纾困政策,视频宣讲,惠及90%以上企业,助力了企业快速复产达产,3月初规模企业复工复产率超出上年同期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获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中办调研组肯定,全年实实在在为企业减免税费20多亿元。同时,为破解工业人才紧缺问题,6月份专项出台工科技术特需人才办法,助力工业研发创新。政策的精准支持,提振了发展信心,1-11月,全市实施工业技改和扩能项目193个,完成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9%。

  四是突出机制联动保运行。强化调度机制,实行市主要领导“季工业日”和“大工业”联席会制,落实成员单位“清单制+责任制”,全年市主要领导专题调度11次,召开“大工业”联席会21次。硬化考评机制。坚持“二八”原则,实行平时推动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确定工作业绩,并正在谋划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优化督查机制。将工业发展及责任落实作为“六稳”“六保”的重点领域和督查巡察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督查巡察。得益于强力推动、机制联动,4月份全市规模工业营收、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用电增幅相继由负转正,工业经济逐步恢复性增长并呈现稳中向优态势。

  下一步,吉安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和工业强省战略部署,按照“稳得住、转得快、进得好、出新彩”的总体要求,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科学谋划好“十四五”工业发展,尤其围绕今年起步开局,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非常之心扶企业、以非常之力抓项目、以非常之为优平台,聚力打好“1+4+N”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打造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优异成绩为“十四五”发展开局,为党的百年诞辰献礼,为重塑江西制造辉煌贡献“吉安力量”。 

(吉安市工信局)







高安市高新区 抓项目聚集群 推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近年来,高安高新园区深入贯彻“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建筑陶瓷、锂电光电、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坚持主要精力向项目集中、工作重心向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向项目集结,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共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项目2个,20亿元项目6个,10亿元项目11个,总签约资金达630亿元。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抓招大引强助推链条延伸,增强产业协同力

  牢固树立“项目为先、项目为上、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建筑陶瓷、锂电光电、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招大引强。建陶产业引进建成了总投资65亿元的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并成功供气。锂电光电以通瑞为驱动,引进了投资12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并相继吸引柔性屏PI膜、PT膜、尼龙膜、干法隔膜等一批总投资近90亿元锂电池隔膜项目落户园区,形成了产业链式增长、企业抱团发展的良性格局。高端装备制造以龙工机械为龙头,引进聚集了龙锐机械、璐克斯等一批上下游制造企业集群发展,实现由零件制造向整机生产、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品类转变。龙工机械从7亿元产值迅速增长到20亿元,并准备将年产3万台大吨位叉车迁至高安,预计年产值将突破40亿元。

  二、抓改革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陶产业借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契机,加快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出台《高安市建筑陶瓷产业优化升级项目资金奖补方案》,设立奖补资金2000万元,对企业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企业技改进行补贴。截至目前,建陶产业优化升级省级试点18项预期目标任务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完成新改建智能化生产线17条,园区182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达100%,平均产销率达130%,产品首次进入黄河以北区域市场。全面推行园区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将科技创新纳入“亩均效益”考核指标,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坚定不移推进闲置土地清理,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最大限度减少无效供给。

  三、抓平台建设助推空间拓展,增强发展承载力

  一是着力打造杨家湖4000亩重大项目承载区,加快推进项目区主干道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户提供空间。二是积极推进占地200亩科创城建设,打造智力创新高地,提升园区在创业指导、成果转化、空间保障、项目对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三是夯实中小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入驻,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链闭环。四是推进数字经济平台建设。依托投资50亿元的金财互联新经济发展创新协同区域总部基地项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有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增长极,形成全新的业态产业链条,打造“数字高安”。五是全面实施占地1000亩的恩捷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主题产业园满园扩园行动,为园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抓营商环境助推服务优化,增强开放吸引力

  一是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惠企政策兑现专窗实现“一站在式阳光”兑现,落实“营商专员”“企业家季季谈”制度,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诉求。二是实施《工业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方案》,充分运用并联工作法、一线工作法、问题倒逼法、专人专班法,为大项目、好项目先开工、后办手续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以最快速度推动项目竣工投产。三是充分利用“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平台帮助企业融资。2020年,累计实现贷款金额达24.7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紧盯2021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高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章贡区 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抢抓机遇升级产业,未雨绸缪转换动能,成功获评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省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数字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坚定“创新第一动力”不动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腾笼换鸟”打造高质量发展园区,盘活老旧厂房改造、闲置土地利用,着力破解高新园区产业用地紧缺难题。全力以赴打造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引进航天科工江西信创基地,三大运营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及江西理工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聚集高端人才500余人。积极开展创新课题研究、转化与应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目前,相关平台累计在研课题近600个,科研成果400余件。培育出1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数字经济重点企业,1个省级数字经济重点创新平台,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培育数字经济规上企业68家,收入规模160亿元,同比增长20%。带动全区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克服疫情影响,增长10%。

  二是坚持产业引领,坚定“数字经济首位产业”不动摇。深化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向工业、服务业、农业渗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省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正式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助力全市5家企业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占了全省“半壁江山”。抢滩新基建,信创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超常规发展,仅用一年时间,抢占全省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工信部评价为“走在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落地建设全省首个省市共建信息安全产业园。成功引进中国电科、航天科工、国家电投等大型国企,落户太极信息、和而泰、奇安信等18家上市公司,在相关龙头企业的带动下,80余家上下游数字经济企业相继落地,成功培育信创、信息安全、软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新基建等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太极信息、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超越数控已经成功赢得省、市超10亿元的项目订单,为全省信创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坚持数智融合,坚定“数字为经济社会赋能”不动摇。推动数字技术为工业企业赋能,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虔东稀土、青峰药业、金环磁选等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以数字赋能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推动“企业上云”工程,培育7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深联电路成为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推动数字技术为政务赋能,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智慧章贡获评国家大数据示范项目,赣服通3.0全省首家上线,实现223件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赋能,春节期间仅用3天时间就研发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在全省率先上线应用,并在省内全面推广。打造“社会治理共享云平台”,接入农贸市场、学校、服务业、医院、工业园区、消防、机关单位、公共交通等领域视频监控点位2322路,所有视频资源、沿街商铺、停车泊位等信息在一张图上管理,实现“一张网管一座城”。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此次会议部署要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赋能作用,着力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打造“数智章贡”,推动数字经济工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







芦溪工业园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近年来,芦溪工业园区以龙头企业产供销优势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人才链、政策链融合为抓手,提升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的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构建集产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体系,推动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夯实园区载体

  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要求,完成扩区调区工作,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5.54平方公里,明显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坚持特色立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推动“一园五区”整合提质和“1+1+3”产业体系逐步成型,先后落地了10个央企投资项目、12个上市企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0亿元。

做优平台、聚集人才,打造融通生态

  (一)打造创新平台。一是高标准组建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为培养研发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平台和智力保障;二是建设国家电瓷检验检测中心,打造长江以南唯一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第三方检测平台;三是搭建鸿云工业互联网、朗新云商等对外贸易平台,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推动产品国际化销售,产品进入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四是积极申报并成功荣获“中国电瓷之都”称号,极大提升了“芦溪电瓷”品牌知名度。

  (二)强化人才支撑。在人才引进政策、办法和条件等方面精准施策,成立芦溪县人才产业园,投入1.8亿元建设人才公寓,聘请24位专家顾问担任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顾问、5位国内行业权威专家为电瓷产业发展顾问,组建以山东工陶院阎法强、张旭昌等技术专家为核心的研发团体,引进国内知名专家。

  (三)优化服务环境。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扶持机制,推进授信规模达5亿元的电瓷电气供应链金融产业发展信贷通落地,为全省首个财园信贷通特色产业模式试点县。出资3亿元设立恒源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规模列全省县区第一。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000万元,为特色载体建设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龙头带动、深化协作,实现协同发展

  先后引进中材电瓷、中铁国材、强联电瓷、爱瑞达电瓷等电瓷电气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创立组建江西省工业陶瓷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西省电瓷商会、品牌发展促进会、芦溪电瓷产业发展联盟,进一步畅通大中小企业信息流通机制、创新技术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目前,园区拥有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芦溪电瓷产品占据国内70%以上的中低压市场份额,30%以上的超、特高压市场份额,占据全球20%以上的电瓷市场份额。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三年倍增”行动,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做实平台、做优项目上求突破,在融通发展、做强产业上见成效,为推动工业强省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芦溪工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