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0年03月25日 经济晚报 统筹战“疫”和发展 江西在行动
统筹战“疫”和发展 江西在行动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统筹战“疫”和发展 江西在行动
  • ·企业抱团迎春来

共享员工、共享数据、减免费用等互助形式不断涌现

企业抱团迎春来

25n6.JPG

  3月4日,在合肥海尔工业园,经过培训的“共享员工”在冰箱生产线上工作。当日,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的33名员工乘车来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海尔工业园,作为“共享员工”开始短期就业。这33人是第三批从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来到合肥海尔工业园的“共享员工”。


25n2.jpg

  3月18日,在江西省上高县蒙山镇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共享员工”易勇(右二)跟着正式员工学操作。受疫情影响,上高县工业园区用工短缺,而部分服务业企业暂时停业,当地采用服务业企业员工支援工业,“共享员工”的合作模式,共同应对疫情。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当下,企业面临着成本、人力、市场、原材料供应等多方面挑战。针对这些难题,国家出台了财税、社保、融资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与此同时,企业间也掀起了共享员工、共享数据、减免费用等诸多不同形式的互助热潮,齐心协力迎接“春天”的到来。


“共享”式互助兴起


  “由于堂食不开,大部分员工都只能在宿舍里消磨时间。公司在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还给我们联系了盒马鲜生,成为其‘共享员工’,让我们有工作去做……让自己进步,也为西贝争脸!”西贝餐饮集团上海星游城店员工郭天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疫情发生后,传统餐饮业和互联网电商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因大面积停业员工难以复工,另一边则是线上交易火爆带来人手短缺。这种反差也激发了创新。自2月初,在盒马鲜生联合云海肴、西贝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合作后,京东、苏宁、联想等多家企业也相继推出人才共享、员工共享计划,开始吸纳受疫情影响而停业的其他企业的员工,为相关企业缓解了一定压力。

  哈啰出行安徽区公共关系负责人周健告诉记者,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推进,市民的骑行选择大幅增加,哈啰出行在全国共开放出8000个车辆运维岗位,提供给有意向的求职者。其中,在合肥有300个岗位,目前首批“共享员工”已正式上岗。

  除了员工共享,数据资源也开始共享。比如,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运期间民航业受到较大冲击。各航空公司也面临因为数据相对独立较难判断运力投放是否过剩的难题。为此,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网免费为他们开放了技术数据资源,利用海量出行数据优势,结合AI算法和大数据应用,为航空公司建立“数据沙盘”,协助他们分析行业形势、合理投放运力。

  “过去企业互助多发生在本地域有亲缘关系的企业间,在资金、原材料、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互帮互助。而疫情暴发后,除了一些小微企业在资金、原材料、促销等方面‘抱团取暖’外,还出现一些新现象。”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梁启东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比如由于封城等因素,人员流动不便,一些企业有“急单”但无法生产,于是开始出现共享员工特别是共享技工、熟练工的现象;有的企业自己有技术和专利,但信息、渠道和市场不通畅,于是合作对接。企业通过共享方式汇集本地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引起人员跨区域流动的前提下,让企业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多措并举互相取暖


  除了共享式互助外,众多企业也通过给相关客户免费提供专业服务、减免相关费用、组织资源对接等方式“抱团取暖”。比如,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疫情严重的湖北区域的渠道合作伙伴,因疫情原因造成不能复工所导致的到期应收账款超期,将免除超期罚息。

  此外,神州数码旗下神州视讯免费为全国用户提供为期30天、武汉地区用户为期90天的高清云视频服务。

  猪八戒网是我国知名的企业外包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900万。记者从猪八戒网获悉,他们发起“战‘疫’情——共同保护企业生命线”行动以来,获得了各界广泛响应,有超过3万个专业人才通过猪八戒网在线复工,为超过7万家企业提供了免见面服务,帮助他们抢时间组织恢复生产。

  中国电信也于2月19日起为全国中小企业免费提供3个月的天翼云服务,通过天翼云办公、防疫管控翼填报、疫情潜在高风险人群流动检测分析等信息化产品,帮助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安全复工复产。

  一些地产公司也纷纷推出租金优惠措施。比如,龙湖集团宣布对旗下商场的所有商户,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租金费用(含物管费、推广费)减半。金茂商业对全国各商业项目,包括览秀城、金茂汇、J·LIFE等,所有店铺春节期间的租金进行减免支持。

  不少地方还专门搭建了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对接。比如,北京产权交易所搭建并上线“产业链共享云平台”,为各类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在线提报需求/供给信息、在线搜索需方/供方信息、查看跟踪提报需求信息状态等在线服务。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告诉记者:“疫情使一些行业暂时‘冬眠’,而有的行业却迎来新机遇,一些平时没太多关联的企业也因为互助走到一起。这是化危为机的主动担当,也是共克时艰的创新探索。”


让互助向更深层次发展


  “企业互助表面上是企业之间的物物交换、资金互助、员工租赁、渠道共享,实际上是对闲置生产要素或未充分利用资源的共享,促进产业链跨界融合、上下游融合,进而实现互助双方或多方的利益和产业链价值最大化。抗疫期间的企业互助是共享经济模式的深化。”梁启东认为,对区域经济来讲,企业互助就是让一切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能够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让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汤继强认为,疫情下产生的共享员工,一般是围绕初阶工种和一般化业务开展,尽管有的员工经过三五天短训可以上岗,也只能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对于大规模的生产、高要求的岗位还是不能满足的。共享员工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健康安全防护外,还要考虑薪酬福利待遇以及职工个人权益等问题。特别是待到疫情解除,经济社会回到正常秩序以后,这种探索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共享员工与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下的医生多点执业、教师多校讲课,与日本、韩国曾经很热的‘周末航班’‘星期天工程师’等还有一些距离,甚至有着本质差别。当然,由于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期待共享员工新模式能够得到新的发展。”汤继强表示。

  “对企业互助这种现象,不应看作是权宜之计、应时之策,而应当作一种趋势给予鼓励和引导,要向多元化、深层次的共享合作发展。”梁启东建议应抓好以下要点:一是要将共享平台建设作为主线,政府要有政策,中介组织要做好媒介;二是要认识到资金资源共享、员工共享是条件,技术、数据共享是关键,利润共享是保障,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创新是方向。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建议,可以从现在开始探索“共享员工”模式的常态化。比如有关部门牵头建立空闲劳动力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查找区内空闲劳动力信息,建立相关就业需求库,同时分类收集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求职人员的意愿进行有效对接和适配。


“共享员工”需要更多规范


  出现于本次疫情中的餐饮业与零售业“共享员工”的自救模式,被不少人视为“天才商业模式”,收获一大片“叫好又叫座”的评价。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才供需匹配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共享员工”在内的灵活用工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灵活用工比例在9%左右,与日本的42%和欧美的平均30%以上仍然相差甚远。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类似的跨行互助现象不断增多,正是因为目前劳动力资源的不平衡。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微企业在一些具体项目或业务中又面临人手不足的难题。这一供一需的不相匹配,就是人的“共享”需要把握的巨大机遇。从长远来看,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人与项目之间搭建一个高度匹配、服务完善的交易市场,不仅是对人才供需矛盾的一种求解,也是对马克思所说“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的一次大胆实践。因此,无论学界还是业界,都乐见“共享员工”成为新业态,而不仅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权宜之计。

  但是,从特殊时期的人力资源调配方式到人力资源的一种新趋势,这一模式势必还有一大批问题亟待解决:在“共享”期间,劳动关系如何界定?如何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企业使用“共享员工”如何规避用工风险?“共享员工”权益受损时如何维权?

  业界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如果企业以“共享员工”名义随意向缺工企业进行劳务派遣从中获利,就可能损害劳动者权益,还会导致劳务派遣常态化,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会扰乱正常的用工环境。由于目前的“共享员工”多是企业自发行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光凭企业之间、劳资之间的沟通、协作、磨合显然不够。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以适当的方式介入,对“共享员工”这一新型用工模式予以规范管理,推动“共享员工”用工模式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

(据《经济日报》、《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