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1年09月14日 经济晚报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下载PDF 上一版 |
产业集群
  • ·开放创新 强攻工业

开放创新 强攻工业

——宜春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迈着铿锵的步伐,去年以来,宜春市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强攻工业”战略,聚力稳增长、干项目、抓产业、扶企业,工业经济破浪前行、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2020年全省工业高质量考评中,宜春获评全省先进设区市,袁州、樟树、丰城、奉新、高安5个县(市、区)获批先进县(市、区),市县两级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今年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列全省第二。累计完成工业用电达10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5%,列全省第一,其中制造业用电达77.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6%,列全省第三。

  ——截至7月底,今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7户,列全省第三位,全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956户,列全省第三。 

  战略定乾坤,思路明方向。以产业链链长制为主抓手,宜春“4+3+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以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厚积薄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时代风口

铸造新能源(锂电)产业亮丽名片

  7月30日,宜春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宜春经开区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这是迄今为止宜春总投资最大、一次性固投最多的项目。

  5月22日,总投资115亿元的国轩高科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在宜春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从首次考察到洽谈、从签约到正式开工,只用了123天。项目投资规模之大、进展速度之快、办事效率之高,创造了宜春招商史的一个奇迹。

  …………

  去年以来,宜春新能源(锂电)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一大批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宜春。包括赣锋锂业、恩捷股份、璞泰来、合众汽车、清陶能源等知名企业在内,全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的规上企业数量已达100家,涵盖锂资源采、选、冶炼深加工,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2020年营业收入达328.8亿元,形成在新能源(锂电)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

  如今,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锂电池在电动汽车、电力储能等领域将逐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宜春市氧化锂储量达258万吨,约占全国锂资源储量的23.6%。充分利用优异的资源禀赋,紧抓时代风口,宜春市坚持把新能源(锂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强势推进,以建设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为契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招大引强,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4月2日,宜春召开全市新能源(锂电)产业推进会,议定事关未来产业发展的16项关键事项。4月8日,宜春举行锂电政企圆桌会,要求全市各地各职能部门全力解难题、降成本、优环境,构建合作协同、互联互通、互惠共享的良好产业生态。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璞泰来、赣锋锂业等国内龙头企业拜访,推动一批大项目在宜春签约落地。

  推进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创新需要平台和人才的支撑。去年,宜春组建了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构建起“科技+资本+平台”产业发展新模式。宜春还从住房支持、安居费、编制使用、职称评聘等各个方面提供优惠,引进院士、教授、博士等260多位高端研发人才,为新能源(锂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传承创新发展、振兴“中国药都”

为打造中医药强省贡献宜春力量

  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宜春市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达产,其中口罩日产量由1月底的13万只提升至最高峰的103万只,消杀液从日产不足0.83吨提升到75吨。济民可信清肺排毒汤、英大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康冠致新测温仪等快速上市,充分显示宜春医药工业的强大产能和创造力。

  医药产业是宜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宜春紧抓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江西中医药强省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以打造中医药强省先行先试区和中医药振兴发展宜春示范为目标,推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目前经形成药地、药企、药市、药会齐头并进,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科研、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宜春制定出台了中医药发展规划、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全市设立70亿元特色农业发展引导基金,推进百万亩药材种植工程;设立1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基金。

  此外,宜春不断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技术支撑,全市拥有医药类科研机构38个,组建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和创新联盟,引入全省首家中药质量第三方检验检测中心,累计发明专利259个、药品批文号923个。

  经过多年的砥砺前行,宜春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去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8.35万亩,约占全省45%,列全省第一;全市规上医药工业企业营收315.88亿元,约占全省25%,列全省第一;全市限额以上医药商贸企业85家,销售收入228.27亿元,列全省第二;济民可信、仁和集团、百神药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年销售过亿元的药品品种达到27个,其中济民可信金水宝系列品种销售额突破60亿元。全市拥有樟树市、袁州区两个省级重点医药工业产业集群,形成了中药材加工、医药制造、印刷包装、研发、检测、物流等完善的工业体系。

  葛玄广场、中医药博物馆、太极湖、会展中心……走进“中国药都”樟树市的岐黄小镇,只见雄伟的建筑古韵悠悠,“药都范”魅力十足。樟树市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思维,打造岐黄小镇,擦亮药交会这块金字招牌,推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樟树市大力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已构建种药材、建药企、开药会、办药校、观药景、泡药浴、养药生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首位。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樟帮”技艺独树一帜,当前,樟树大力支持“樟帮”传统炮制技艺师承教育,通过举办药工考核大赛,确定“樟帮”传统中药炮制药工名单,对老药工每人每月补贴1800元、学徒工1200元,补贴人数由39人发展到160人。

  去年,樟树市医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中医药产业连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百强。“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不断发力,“药都”樟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转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粗放式发展到依托新优势、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宜春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转型,宜春加快推进工业建材、机电、食品、医药、纺织鞋革等5大重点传统产业向内涵集约型、创新驱动型转变,不断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泉活水。

  坚持将技术改造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第一动力,宜春收获了一份优异的创新成绩单:201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795个技改项目,总投资额1641.9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37.77亿元。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0个。

  金源纺织、宝源彩纺、华春色纺公司生产规模分别占据江西省纺纱企业前三甲,单个企业生产规模达40万锭左右。近年来,它们先后引进自动络筒机、气流纺、喷气纺、紧密纺等先进成套设备,自动化、高速化等新型纺织技术快速推进,无接头纱比重达100%,劳动定额降为国家行业标准的30%。

  今年以来,全市实施推进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98个,总投资331.1亿元。41名中科院院士和专家与宜春保持长期合作。目前,全市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为725家、210家和8家。

  宜春市智慧工业平台是全省第一个市级工业大数据平台,累计上线企业已达1.5万户,实现了政务联动、工业管理、产业服务3大功能。这是宜春市深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抢抓两化融合发展机遇,宜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实施“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不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8户、占全省比重的13.6%,两化融合贯标企业92户、数量居全省第一。

  宜春市出台“机器换人”政策,制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评定标准,推动金属家具产业数字化、个性化再升级。在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加工中心、自动焊接机器人和智能全自动喷塑流水线让人耳目一新,工业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系统、企业云ERP管理系统与MES系统打通,实现了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制造的升级。

  自然环境优越是宜春鲜明的底色,宜春市把握好“绿色+高效”的关键词,彻底摒弃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旧模式,坚定走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市,宜春确定特色鲜明的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全市已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12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193.4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210.5万亩,“两品一标”认证811个,列全省第一。

  坚持绿色理念引领,以环保倒逼促升级,高安市把节能减排作为建陶产业发展的首要要求。高安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可年产120亿立方米清洁工业燃气,为40余家陶瓷企业供应清洁工业燃气,彻底替换高安陶瓷企业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每年可削减标准煤26.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7万余吨、氮氧化物1.6万余吨。

  宜春积极帮助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及清洁园区试点。丰城市循环经济园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实现了全省零的突破;樟树金虎保险、丰城和美陶瓷获得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全市共培育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9家,占全省的五分之一。2020年,宜春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0%。

  满园春色关不住。放眼宜春大地,一个个龙头骨干企业、一个个工业园区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助推宜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开放创新、强攻工业”战略的支撑下,工业经济正为宜春实现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助力前行,宜春奋进的脚步必将更加自信而坚定!

(江恭信)

14x1.jpg

宜春万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员工赶制制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