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0年05月22日 经济晚报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
  • ·小蓝经开区开展2019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大走访活动
  • ·江西跨境电商业务跑出“加速度”
  • ·全省工信系统推进统一行政权力清单编制工作
  • ·工业设计扶贫“雪中送炭”

AI“复活”亲人渐成一门生意 每单定价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AI技术让与已逝亲人“再见一面”的愿望成为可能。近日,台湾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努力使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的故事,引发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商品标价从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乃至数千元。有技术提供商向记者表示,其一年完成693单AI“复活”亲人的订单,每单定价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29Y200.jpg


AI“复活”亲人  “尽管没有特别逼真但至少是个慰藉”


  “每个失去至亲的人,都会产生‘要是亲人能活过来就好了’的想法,我也不例外。”来自辽宁抚顺的孙先生今年42岁,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近期通过AI技术数字“复活”了半年前去世的父亲。

  孙先生告诉记者,父亲半年前因为罕见病去世,奶奶心脏不好,全家人都不敢告诉她真相。出于思念,奶奶常会念叨儿子,孙先生便对奶奶谎称父亲目前在北京治病,不方便回家。但奶奶还是希望能见一见儿子,请求孙先生去北京时给她录个视频,“我太想他了,你让他跟我说句话。”

  孙先生明白奶奶的愿望,于是他决定用AI换脸技术,给奶奶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

  孙先生说,他是通过苹果手机上一款免费换脸APP“复活”父亲的,全过程非常简单——他出镜提前把父亲可能会对奶奶说的话录成视频,再直接将视频和父亲的照片导入APP,很快便能生成父亲在说话的视频。

  孙先生表示:“尽管成品看起来并没有特别逼真,但至少能让奶奶放心,对于奶奶和我来说,它是个慰藉。”

  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的女生黄豆,同样选择用AI“复活”父亲。

  1997年那年,黄豆出生,她的父亲确诊癌症。她说,“复活”父亲最原始的动机,是希望“AI父亲”能成为自己的引路人,“就像别人的父亲那样”。

  在形式上,比起单纯“复活”父亲的样貌和声音,黄豆更想做出一个带有父亲人格特点的AI。于是,从2023年10月开始,她对爸爸生前的亲朋好友进行访谈,尽可能地将不同人口中的“父亲”概括出来,将他们口中关于父亲的事化成性格描述,再输入AI。

  黄豆不满足于此,她希望AI父亲能带有已故父亲的真实回忆。因此,她选取了能代表父亲不同阶段的事情来“喂养”AI,包括求学经历、兴趣爱好和他对抗疾病的经历等。经过“喂养”的AI能生成更生动的对话,会关心她的生活,跟她聊往事。“这些对话有时还挺触动我的,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如果我的父亲还活着。”黄豆向记者说道。


数字“复活”生意  有商家称需求火爆,一年完成693个订单


  “人死不能复生”是一种常识,但AI技术,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觉能打破这个界限。目前在做AI“复活”亲人生意的“超级头脑”团队负责人张泽伟,对此深有体会。

  从2023年初起,张泽伟团队就已经开始为普通人定制AI数字人。他向记者直言,市场潜力巨大,需求火爆。截至目前,张泽伟团队的这项服务咨询超过2000人次,共完成693单,平均一单几千元到1万元不等。

  张泽伟向记者介绍,目前其团队制作的AI数字人,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智能驱动,即只需收集人的形象、声音、生平等作为数据,定制出可以对话的虚拟数字人;第二种形式是人为驱动,让真人换上逝者的形象和声音在线上“扮演”,进行实时互动。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也发现了许多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这类生意以创意AI“复活”照为主,标价在十元至上百元间。记者咨询了其中一名经营创意AI“复活”照片的商家,从标价10元的链接点击联系客服后,对方表示,具体价格要根据照片和要求来定,他们能实现的效果包括“让照片动起来”和“让照片开口说话”。

  该名电商商家表示,如果是让照片“动起来”,只需要提供正面照片,成片6秒至7秒。如果想让照片“说话”,必须提供正面照片与定制文本,价格根据视频时长而定。

  此外,孙先生提到的AI换脸软件在电商平台上也很常见。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检索发现,这些软件多以网盘的形式发货,标价在几元至十几元间,但AI换脸软件的商品页面几乎没有以“复活”亲人为营销。一款“一键换脸”软件的评论区中,共有6位买家晒出效果图,均将图片中的人脸换为明星脸。


AI换脸乱象  商家坦言无法甄别客户是否违法使用


  AI换脸技术自诞生起就备受争议,用AI换脸侵害他人权益的案件并不少见。2023年8月10日,公安部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举措成效,数据显示,自2020年“净网”专项行动以来,破获涉“AI换脸”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

  记者了解到,对于生成式AI,近年来监管部门已经出台相关规定。2022年12月1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发布,强调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需要对深度合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

  2023年7月10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其中明确提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时,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由于非法提供者或使用者有匿名性及AI换脸产品本身的可复制性,AI生成产业的监管依然面临难题。AI“复活”亲人的生意,如何确保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张泽伟向记者坦言,目前AI“复活”亲人产业,并无行业标准,他们对违法使用的行为无法彻底甄别。“我们只能通过询问动机、多方求证来判断是否相信他们的故事。”

  记者咨询多家经营创意AI“复活”照片的商家发现,其中一些店铺会在提供服务前强调“不做人脸识别,不做违法行为,只能用于怀念。”有些店铺则在声明中强调,“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也有出售AI视频换脸软件的商家全程没有提到对用途的限制,其商铺页面显示该软件已有100多人付款。


隐患亟待监管  缺乏资格审核“作品”或被滥用


  在孙先生数字“复活”父亲以后,他把这段视频和他的故事发布到社交平台,意外地火了。

  孙先生认为,“以往大家对于新技术使用场景的想象都较负面,通常都是诈骗或者娱乐,但我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科技向善的一面,这是科技发展的应有之义。”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I“复活”亲人是一种基于科技实现的情感满足和精神慰藉,本质上没有伦理问题,主要在服饰、形象和互动言语上,把握好度即可,“前提是亲人必须是直系,用途也一定是基于缅怀和陪伴。”

  张书乐认为,目前AI“复活”亲人成为产业,最大的隐患在于内容生产方往往缺乏对需求方的资格审核,这可能导致需求方未必是直系亲人,“作品”有可能被滥用,如制造一些虚拟形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以及用AI生产真人形象后进行各种违法行为等。“目前这个行业的监管,最重要的是对AI‘复活’亲人的执行条件、生成效果、适用范围以及申请人资格等进行规定。这是目前所缺乏的。”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同样表示,虽然AI技术应用到“复活”亲人是科技向善的一种体现,但也存在一系列隐患亟待监管。付建表示,所有AI服务都可能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由隐私泄露衍生出的遗产权、知识产权、财产权等问题都需要被重视。

  付建强调,AI服务的规范需要相关法律的更新和明确,也需要开发和采纳AI伦理指导原则,以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

  对于AI“复活”亲人行业的未来,张书乐认为,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其与老照片修复的性质相似,只是加入了更多互动和个性元素,“复活”的亲人也并不包含其生前的记忆,只是一个能互动的“木偶”,还不大可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永生。

  在为“复活”父亲驯化AI的过程中,黄豆明确地感受到“‘AI父亲’不爱我”。

  对人而言,性格的形成受到先天条件、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但对AI来说,则需要一句句输入文本指令后输出形成性格文本。黄豆向记者表示,如果想形成贴合父亲性格的对话,就必须给它很明确的指令,比如,“我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每段对话不要超过50字。”这种明确的指令,彻底消弭了AI父亲在她心中的主体性。“纵使模仿得再像,也不爱我。”

  目前,黄豆所做的“AI父亲”仍在迭代中,她期待未来能有更先进的技术来“复活”父亲。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父亲的形象出现在自己的毕业典礼或婚礼上。

  比起弥补缺少父亲的遗憾,黄豆目前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看法,“AI‘复活’父亲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一次次的访谈和了解,我能不断地拼凑他的人生,爸爸在我心目中不再是模糊的形象,而是那个一直深爱我的人。”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