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头条 > 原创> 正文

凝聚新动力助力新发展

2019年赣州市推进“双创”工作纪实

编辑: 王伟来源: 赣南日报2020-01-20 16:26:54

凝聚新动力助力新发展

    ——2019年赣州市推进“双创”工作纪实

  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工人在赶制新年订单。

  赣州国际企业中心一角。

过去一年,赣州“双创”浪潮滚滚而来,创新创业的脚步铿锵有力。

政策不断加码,营造更具活力的环境;科技、人才等“双创”要素持续发力,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双创”已成为一场持久的接力跑,凝聚着更加强劲的“赣州力量”,搏击向前。

环境优化铺设“双创”快车道

签约后44天奠基开工,不到一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18个月具备量产条件,开工后817天实现整车下线……国机智骏新能源汽车刷新了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赣州速度”,该公司总裁张欣说,是赣州市委、市政府贴心的政策和高效率的服务,让公司按下了创新创业的快进键。

“办公面积从50平方米扩展到200多平方米,公司逐步走上正轨,这得益于赣州国际企业中心提供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服务。”赣州菲客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欣说。赣州国际企业中心是我市首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家级总部经济产业园区,建立了商务政策对接、“互联网 ”、公共检验检测、共享配套等八大服务平台,为入驻的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成长的沃土。

一滴水要璀璨夺目,终要归宿于大海,汲取更丰富的滋养。2019年,我市不遗余力打造“双创”生态圈,全社会参与“双创”的热情得到进一步释放,如同点点滴滴的水珠,共同汇集到开放包容、浩瀚无比的“双创”海洋中。

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市本级占比达91%,企业投资项目压缩至61个工作日,一般性经营主体开办时间压缩为2至3个工作日。“赣州通”、赣州企业开办一窗办平台等互联网 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更便捷。“三个信贷通”、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各类产业基金纷纷加大支持力度,缓解“双创”项目和企业的资金之渴。

为集聚“双创”资源,我市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赣州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离子型稀土、脐橙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评审,稀金科创城、启迪科技城、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加快建设,虔东稀土被认定为2019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创新驱动增添发展新动能

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忙着赶制订单产品。新年伊始,公司已经拿下3000万元订单,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势头,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创光电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是国内首家掌握了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公司,拥有材料领域最核心的原料提纯、粉体加工技术,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

与研创光电一样,通过强劲的创新驱动,我市一批高科技企业脱颖而出。2019年,虹飞钨钼入选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孚能科技被评为全省首批唯一独角兽企业,好朋友科技为全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富尔特电子等7家企业入闱全省瞪羚企业。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78家,总量居全省第二。

当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满足于以末端制造参与产业链,而是开放对接创新资源,努力抢占技术高地,进行高端技术输出。

在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传说中的“磁王”静静躺着。这是一种由稀土制成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体积很小、分量很轻,却能吸附本身重量640倍的物体,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领域,是公司潜心专研的成果。

凭借蓬勃的创新力量,富尔特在稀土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正以逆势上扬姿态占领市场,销售收入、产量、利润及税收连续四年实现30%以上递增,成功挂牌登陆新三板。

“双创”已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有力引领着全市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人才汇聚壮大“双创”主力军

从年销售收入仅几百万元,到名列全国药企百强企业,青峰医药集团的发展,生动诠释了“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聚变效应。

2013年,该公司总工程师黄冰峰作为江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入职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实施技术革新近300余项,生产的喜炎平注射液、拉考沙胺、恩替卡韦分散片等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以该公司为龙头,作为我市“两城两谷两带”重要一环的青峰药谷生机勃发,集医药养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江西憶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公司创始人徐林楠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并率先在全国推出“智慧铁路护路系统和社会治理共享云平台”,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济发展高质量,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目前已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20余人,他们成为活跃的创新创业主力军和全市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打造了一系列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双创”项目与产品,赢得资本与市场的青睐。

为打破人才瓶颈,我市积极探索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集聚人才新路径。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人才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兑现住房优惠、特殊津贴等17个人才优惠政策包;赣州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采取“人才 项目”模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入驻产业园;通过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中国稀金新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载体,高精尖“双创”人才源源不断汇聚赣州,为企业及产业贡献智慧。(江信芳刘小芳记者张惠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