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头条 > 原创> 正文

凤凰山下“宇宙”瓷韵 

编辑: 朱丽梅来源: 经济晚报2020-06-22 10:55:3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工业遗产再次进入大众视线。

  2017年以来,工信部先后确定了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江西省共有8家企业入选,他们分别是:景德镇国营宇宙瓷厂、西华山钨矿、汉冶萍公司——安源煤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景德镇国营为民瓷厂、吉安市吉州窑遗址、赣州市兴国官田中央兵工总务科(厂部)旧址。这些遗址沉淀着江西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忆,散发着岁月的独特气息,更承载着老一辈产业工人难以割舍的记忆。有些遗址,在后人的挖掘和发扬下,更是焕发了新的魅力,成为江西工业文化的卓越代表。

  本报今起刊发《工业记忆》系列报道,与大家一道,去打捞这些闪耀在岁月长河里的珍珠,在重温江西工业记忆的同时,凝聚实干兴赣的共识,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

  在江西景德镇市区昌江以东,有一片北靠凤凰山,南面老南河,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陶瓷工业厂区,被称为“十大瓷厂”片区。十大瓷厂的成立使景德镇瓷业生产突飞猛进,烧制工艺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由柴窑到煤窑、油窑、气窑的大转变,并多次承担和完成了国礼瓷、纪念瓷、民族瓷、出口瓷、国家领导人用瓷等重大政治任务,取得了新中国陶瓷史上辉煌的成就,短短几十年的辉煌历程,成为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如今,这片集聚了“陶瓷”“溪流”和“山川”的厂区成为了“陶溪川”文创街区,201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的国营宇宙瓷厂就在陶溪川的核心启动区。

宇宙瓷厂新老对比)


  在这里,陶瓷人看得到传统,年轻人感觉时尚。

  从 1954 年筹建到上世纪 90 年代,宇宙瓷厂经历了创业、巩固、发展、辉煌和改制等阶段,近 50 年的历史构成了其独有的企业文化精神,熏陶并影响了至少三代陶瓷工人。然而,宇宙瓷厂自1996年停产后,这里逐渐成为了“瓷都”衰败而没落的街区,昔日的“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亦成为了数万产业工人的昨日回忆。

  如今,漫步“陶溪川”,看到的都是时间的印迹。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锯齿形厂房,到八九十年代的钢筋水泥楼房,尽收眼底。原来的原料车间成了陶艺体验空间,成型车间成了非遗、传统手工的体验地,烧炼车间摇身一变成了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聚集的创业造梦空间,彩绘选瓷车间成了艺术家及文化机构的创作展示场所,还有酒店、餐饮配套服务、咖啡馆、书吧、酒吧等。

(景德镇工业遗产博物馆)

  废弃的旧设备在设计师手里成为了独具创意的装饰艺术品——老窑车铁轨铺成的路沿石、旧窑砖铺设的水景广场、旧窑车设计成的花池、旧电机设备改装成工作台、以废弃陶瓷与木头巧妙结合的坐凳等。在这里,每一栋房子、每一堵墙,甚至广场上铺设的每一块窑砖,都见证了景德镇作为新中国工业城市独特的时空记忆。

  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瓷器,

  还能感受陶瓷系统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

  独具特色的锯齿型、人字型、坡字型厂房,高耸的烟囱、水塔,不同时代的老窑炉,锅炉房,各种工业管道,以及墙上的老标语、口号、青苔等,它们依然保存着原有建筑肌理和风貌。

  说起宇宙瓷厂的过往,老陶瓷工人如数家珍:宇宙瓷厂在景德镇第一个建六座方形煤窑,煤窑的使用和投产,使景德镇告别了两千年来一直烧柴制瓷的历史:首次采用球磨机等相配套的机械制泥制釉新工艺,改变了千百年来手工淘泥、手工制釉史;首次一次性采用20部由马达传动的压坯车和修坯车;首用坑道烘房进行坯胎干燥脱模;首次在“原料精制”“成型”“烧成”建筑上使用新型建材;宇宙瓷厂在全国率先进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走日用陶瓷工业化之路……

  技术改造是为了生产更好的产品。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瓷厂承接的美国“米卡莎”公司 1000 套西餐具,使中国大陆日用陶瓷首次进入美国市场。1985 年,该厂生产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彩盘打进美国布莱福特彩盘交换中心,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1990年,宇宙瓷厂生产的“国徽瓷”成为中国第一代国家使领馆专用瓷,当时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宇宙瓷厂职工,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他们以厂为家,爱厂如家,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工作标准严格要求,特别是在窑炉变革攻坚战、“米卡莎”生产质量攻关中,形成了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成为陶瓷工人正能量,也是陶瓷系统一脉传承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在这里,你不仅能品味景德镇近现代工业发展史,还能纵览陶瓷工业遗产风貌。

  来到陶溪川,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是一定要看看的。它由原宇宙瓷厂内的烧炼车间改造而成。馆内保留了早期的煤烧圆窑包、煤烧隧道窑和景德镇第一条油烧隧道窑,这三种时期的窑炉串起了整个博物馆的游览路线。在这里,你可以看见近现代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工具、设备、窑炉、工艺流程、产品、史料、500名陶瓷工人口述史、6.9万名瓷工“人事档案”等,从老人的口中、历史的铅字中品味景德镇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纵览陶瓷工业遗产风貌,以及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沧桑变革和灿烂辉煌。馆内陶工谱格外吸睛,500名工人的身份证照片在墙上滚动出现,这些匠人的名字、相貌或许我们并不清楚,但他们制作的精美的碗碟杯盘或许现在就珍藏在我们家中。

  (记者熊英英/文 冯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