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头条 > 原创>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上饶经开区:富民强企奔小康

编辑: 朱丽梅来源: 经济晚报2020-08-04 15:04:31

​​​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上饶经开区)位于素有“八省通衢”之称的上饶市城区西部,境内320国道、沪昆高速、浙赣铁路、横南铁路纵横交错,国家正在规划建设的京福高铁和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穿境而过。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让开发区牵江浙、出沪宁、携八闽、达粤桂,成为上饶对外开放、承接产业的先导区。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入驻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身边的喜人变化,顺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经开区人民参与全面小康建设,增添了信心和活力。

4x4.jpg

爱驰超级智能化工厂


  促进就业步铿锵携手并进显成效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位于上饶经开区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爱驰汽车有限公司等园区企业走访,试图通过聚焦企业职工、辖区居民及园区企业等微观主体,一窥上饶经开区的腾飞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上饶经开区的园区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岗位,带动了周边城镇居民以及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工作,并且这些机会也成就了不少人。在走访中,记者能强烈的感觉到,多数人对自己事业快速发展以及能够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感到幸福和满足。

  爱驰汽车作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出口欧盟国家智能电动汽车的中国新创车企,在上饶经济开发区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前我是在深圳务工的,随着家乡建设环境越来越好,以及自身对家庭的牵绊,让我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一名已入职爱驰汽车2年的80后小伙吕志强说,“我现在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收入比之前可观多了,而且在工作之余我还能兼顾我的家庭,令我感受到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喜悦”。吕志强认为,现在讲究环保,相信未来新能源的前景肯定会很好。吕志强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做的是返修,但只要继续坚持下去,朝着目标实打实干,未来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前段时间,爱驰订单出口科西嘉岛这个大喜讯给爱驰的员工们增添了很多信心。伴随着爱驰汽车等一批行业内的龙头公司落户、深耕,上饶经开区已成为上饶市最具潜力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行业龙头走在前富民强企奔小康

  结合当地劳动力情况和园区企业及项目用工需求情况,上饶经开区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工作机制,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实施转移就业拓展、自主创业扶持、职业培训提升、公共服务优化等四项“助推工程”,高效帮助有就业意愿并符合园区产业需要的富余劳动力到经开区就业创业、实习实训,效果颇丰,百姓的日子也蒸蒸日上。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企业入驻也让上饶经开区的青年劳动力得到了高效利用。不少员工都表示,在这里的工资待遇一年比一年好,“我们是从几百块钱到现在的几千块钱,高的有五六千块钱,现在是这个标准,干的好以后或许还会更高。”

  在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里,更多的面孔都是95后的“新鲜血液”。陈小芳作为晶科能源第一批入职的员工,早在2006年晶科能源刚引进上饶经开区时就入职了,是年轻员工中的“知心大姐”。

  谈到晶科能源带给自己生活上的变化,陈小芳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之前住在泥坯房,到2007年就盖了一栋新房,刚进厂每个月只有360元,2009年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借款,2014年又在城里购买了新房。”陈小芳表示,其爱人之前开农用车拉活儿,日子过的不是很景气,正好晶科配套系统有合适的岗位,在陈小芳的鼓励和劝说下其爱人也进入了新的岗位。如今大家不但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最让陈小芳觉得安慰的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给了孩子们更稳定的教育学习条件和环境。“目前来说,我工资上万元,车房都有,并且,晶科的出现也造就了县城很多人脱贫,真的给了我们致富奔小康的机会,我很满足!”陈小芳如是说。

  近年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合力、加快发展,形成了以“综合园为主平台、专业园为拓展区”的新格局。今年1-4月,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2%;财政总收入完成10.84亿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实现3.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5.4%;外资进资0.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外贸出口5.28亿美元,生产型外贸出口额占比达100%;引进项目36个,合同签约金额312.45亿元;实际进资66.98亿元,排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1。


  ◎记者手记

  企业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企业。如今,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青壮年愿意回乡建设,除了扎根土地之上的情怀,更多是因为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加持下,人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前景无限。

  全面小康的温度,最终的检验标准在于底线的刻度,在于覆盖的广度,更在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每个人心中的小康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和拼搏却是如此朴素动人、脚踏实地。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小康生活,那些挂在脸上、发自心底的笑容,让记者久久不能忘怀。


(记者 刘念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