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市级 > 吉安 > 社会> 正文

《吉安县:不忘初心 办人民满意教育》系列报道之十:砥砺前行十余载 献礼特教新时代

编辑: 刘科强来源: 经济晚报2020-12-29 17:19:17

  《吉安县:不忘初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系列报道之十:

  砥砺前行十余载献礼特教新时代

  ——江西省吉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精细管理,德育为先

  学校秉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发展”宗旨,以“康复、教育、就业一体化”为办学思路,精细的养成教育成为校园的和煦春风。


  学校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教师人手一册《师德师风学习材料》,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开展了专项学习和整顿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讲座或师德事迹学习学校涌现出一批职业信念坚定,职业态度端正师德高尚的教师。全校教师共同制定《我们的约定》——吉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主要有三大块组成:安全篇、管理篇、考评篇个个成为管理的主人。

  “学生身体有缺陷,但心理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有残疾,品德应该是优良的。”为了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变成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该校以主题教育为切入点使德育工作整体化、系列化、规范化。

  宿舍管理是一个极需细心耐心的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值日教师生活管理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关心住校生的学习、心理、生理健康、铺床叠被、看病、服药。


  学校特别要求值日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24小时值班对学生实行零距离无间隙监护。建立寄宿生小档案有姓名、班级、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每周重点对学生进行一至二项很具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规范的训练,同时开展“老生带新生”的帮扶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材施教,亮点纷呈

  学校围绕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关键、艺术教育是亮点、康复教育是未来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教学特色。

  学校自2010年开始,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围绕“启智、培能、立人”育人目标,努力为各类残疾学生将来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2010年开设了本校特色课程——十字绣制作,经过多年的延续与传承,学生完全掌握了十字绣的基本针法、绣法、绣制技巧及绣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几百幅作品装饰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了以“陶艺、丝网花、手工皂、石头彩绘、钻贴画”为固有项目的手工特色体系,特申报国家级课题《特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一直注重职业教育,并力求拓宽。2016年与江西璐琪电子有限公司紧密联系,正逐渐开拓出一条完善的“校企结合”教育之路。公司时刻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在校内设立训练基地,无偿提供8台机器

  “龙湖之畔,美丽校园,洋溢爱的芬芳……”,吉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2002年,是一所面向全县听障、智障儿童实施学前康复和义务教育的综合性特教学校。学校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温暖心灵,滋润生命。现有11个教学班,252名学生,26名教职工。

  近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亲切关怀和县教育体育局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2012年江西三套对我校师生进行专访;2013年获“省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20149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后荣获省“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称号评为市“美丽校园”评为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72月学校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成为全县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教育单位。2018-2020年间,学校又陆续被评为“县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校园”“全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县五四红旗团委”等。


  尊重生命尊严,点亮七彩人生,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朵花儿都应该绽放,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有光彩夺目的辉煌,也有难以忘怀的刻苦铭心。定期技术指导,为孩子走上社会寻求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搭建就业平台,利用周边的资源,与就近爱心企业达成共识,在店内设立“吉安县特教学校职业技能实践基地”,每周二、五派遣学生到店免费学习,学成可签署就业意向。目前已形成了“面点、踩衣车、洗车、宾馆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生一特、一班一品”特色之花在吉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生根发芽。

  学校结合学生智力障碍的层次和类别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全校培智生进行筛查,评估分析找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遵循发展优势,补偿劣势的原则开设了“脑瘫康复”、“自闭症干预”、“心理康复”“言语康复”等多领域个训康复课程,塑造了吉安特教的一张靓丽名片。

  渗透生活化教学,培养残疾孩子的生存技能。如帮食堂择菜洗菜称菜数学课学认钟、认钱等擦皮鞋、教师还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


  坚持每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银行、医院等社会公共机构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沟通,合作开展“残障孩子社会生存活动”,把理论课堂搬到现实生活,手把手教学、手把手操作,让孩子亲身实践实际操作,学会“银行、医院、超市”等业务操作技能,把生存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艺术能力培养,开设美术、书法、舞蹈等兴趣小组,其中聋生舞蹈多次在省、市、县文艺节目评比中获奖。舞蹈《我要飞》被征集在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江西省“点燃希望,成就梦想”残疾儿童少年文艺演出暨特殊教育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展风采;《春蚕》参加全市中小学校文化艺术节文艺节目评比荣获市一等奖……艺术让特殊孩子们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发挥得淋漓尽致。


  融合教育,送教上门

  让每个人共融、共生、共赢就需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为每个特殊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与指导。

  2014年吉安县被评为省送救上门改革实验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开始在特校设立“送教上门资源中心”,提供教育资源、技术、设备支持。2018年以全县19个乡镇中心小学为师资依托,“普特结合”送教上门工作在全县打开了新局面。

  制定了《吉安县“送教上门”实验小组工作职责》、《吉安县“送教上门责任教师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要求强化了各自的工作责任。送救教师都要根据送教对象确定送教上门科目及具体内容,制作好卡片,挑选好康复器材,设计好教学步骤。不但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还要对学生家长给与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家长的训练能力,增加孩子训练的频率。

(舞蹈房)

  学校还特意创办了校刊《启梦》,每月一期,与家长架起一座连心桥。为每一个孩子设立学生成长档案,其中就包括家校联系手册,这使得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反馈变得更为便捷,也更为清晰明了。

  学校定期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学生家长不仅能深入学生课堂参与学生手工制作,更能亲自体验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

  大力推广“家庭教育微课堂”工作,积极组建家校工作制度,力求让每一个家长都参与到家校工作中来。教师利用每周五晚8点至8点半的时间,开展有主题的、有目的的、一周一次的家庭教育知识课,使每一个家长都用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武装起来。

  真正把专业化的康复知识传播到每一个需要的特殊家庭中去,极力为孩子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学校积极申报省级课题《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在残疾孩子成长干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教学研讨、学习交流活动,并开发了《家校共育静待花开》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特殊教育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什么样的教育适合残障孩子,学校就将推动改革朝向什么样的方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能量,用爱心与责任照润一朵朵特殊之花,让残疾孩子亮出生命绿,拥有生命力,走上发展路。

  (康海群刘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