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市级 > 大湾区 > 要闻> 正文

汪建平教授——我们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幸福时代

编辑: 邹舒云来源: 经济晚报2021-07-12 18:42:22

​  2020年10月24日,汪建平教授在乐平市出席广东省医学会促进老区及基层医学发展专家委员会(简称:广东促医会)的赣籍医学专家返乡大型义诊活动间隙,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为人谦和,总是以笑脸迎接病患,无声中给人一种亲近感。汪建平是上饶德兴市人,籍贯江西省婺源县,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胃肠肛门外科专家之一。

  图:汪建平教授

  从小接受严厉家教

  养成谦虚谨慎品格

  汪建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曾经从事过教师、会计工作,父亲是中国人民银行德兴县支行的行长。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非常严厉,也养成了他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品格。15岁初中毕业后,汪建平就读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大茅山分校。一年半后被部队招录,成为一名卫生兵。由于其勤劳肯干,又有知识文化,被保送进第一军医大学学医,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工作。紧接着又考入中山医科大学就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并在职攻读了博士研究生。此外,他还在1991年3月~1993年8月赴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求学之路虽然漫长而辛苦,但运气也好,有幸遇到了令我受益良多的两位好老师”,汪建平说。一位是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吉甫教授,他是出了名的认真人;另一位是在日本留学时的导师斋藤教授。他们学术渊博,师德垂范。还记得研究生时期有一位师弟爱睡懒觉,一次王吉甫教授发现他没来上课,一口气冲上宿舍楼5 楼,将正在酣睡的师弟骂了个狗血淋头,从此师弟再也不敢睡懒觉了。斋藤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非常苛刻严格,偷懒耍滑在他面前根本行不通。这样的学习氛围给我很深刻的影响。”汪建平说:“不论是上大学,还是读研究生、出国留学,只是想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要让老师失望!”

  图:汪建平教授

  手术“留痕”数十年如一日

  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水平

  “一个好医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勤奋、严谨”,汪建平这样说。由于没有上过高中,许多数理化知识都没学过,在临床上遇到不少困难,但自己没有放弃,迎难而上,恶补相关知识。在工作中,本着济世救民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自参加工作以来,汪建平每次做完一个手术,都要在第一时间画出一幅刚做完手术的路径图,还原手术过程,仔细琢磨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精美。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考、总结工作经验的良好习惯。“画手术图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汪建平说,“我们在工作中,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取得工作的新突破。否则手术后两三天,手术过程就会稀里糊涂地忘记,这样做手术对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没有一点帮助,如此周而复始,就会沦落成一名故步自封、水平低下的手术匠人。”

  专访期间,汪建平向记者展示了他画的手术图,其精致程度堪比刻印的手术图。记者开玩笑地问他:“据我所知,您并没有学过美术,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逼真的手术图呢?是不是有天赋?”“这也没什么,画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汪建平如是说。

  图:汪建平教授手术记录手绘图

  看到家乡人就很亲切

  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进修机会

  对于是否考虑过对家乡的医疗发展给予相关的帮助,汪建平说,“这个事在前几年就开始了,特别是在广东促医会的推动下,这几年返乡的频率也更高了,希望尽可能地为家乡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汪建平表示,在家乡开展义诊,只是一个形式,现场只能为少数患者提供一些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义诊,让家乡的医疗机构与一线城市的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让家乡的医务人员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拓眼界,了解国际最前沿的相关医学知识。如今,家乡的医疗事业发展中,和‘北、上、广’最大的差距就是软件建设中的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最好的办法是让家乡的医务人员到广州进修,尽可能地为家乡医务人员提供免费的进修机会,并在进修期间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有基础的人到广州跟团队学习一年,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基本上本专科的手术都能拿下。

  图:汪建平教授已持续多年多次返乡参加医疗帮扶公益活动,回报桑梓,倾囊相授多年临床经验

  此外,家乡每年都有许多患疑难杂症的老乡慕名到广州看病,汪建平教授只要遇见了,就会觉得很亲切。便会给予一定的关照和帮助,能为老乡省下的医疗费用,绝不会多开支一分钱。如果不是自己擅长治疗的病,老乡找到自己,便会介绍到有关专家那里,这样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帮助。如果遇到一些经济困难的老乡,他也会指导他们利用一些可以减免医疗费用的政策和途径。

  图:汪建平教授

  诊治过程中的临床问题

  就是医学科研的目标和方向

  谈到胃肠肛门学科的临床发展远景,汪建平说,“任何一种疾病,如今靠单打独斗、单枪匹马打天下是行不通的,要多学科、多团队来对这个疾病进行治疗,这是一个方向。如果现在说几个医生带着一个病人从头到尾治疗完,这实际上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的。所以,多学科、个体化治疗,是今后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此外,他还提到患者最关注的是什么,就是医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汪建平教授团队以前一个要挖肛门的手术问题,现在通过很多手段可以把挖肛门的几率降到很低,尽量保留肛门。因为挖掉了肛门,患者的生存质量就很差了,最起码患者心理上不舒服,病人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了。现在在多学科的融合发展的条件下,可以大大提升保肛率。

  图:汪建平教授带领的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获奖项目为《基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汪建平教授代表团队领取奖项。

  图:汪建平教授一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

  “所以,任何一个专科里面,都还有可以去琢磨的东西,都具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患者提出更高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汪建平说。

  在谈到对家乡医疗事业发展的感受时,汪建平说:“现在家乡的建设或者医疗方面的发展,总体来说跟我们整个国家的变化感受一样,都是翻天覆地的。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现在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时段,50多年来,几乎是从农耕社会走到了数字化社会。”

  最后,汪建平介绍了他所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最擅长的消化道内科和外科治疗。此外,该院的生殖医学技术在全国来说也非常有名。如有老乡去广州看病,他将不遗余力给予帮助。

  专家简介

  汪建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首任院长、终身荣誉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胃肠和结直肠肛门良恶性疾病临床学家,ASCRS 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荣誉委员,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名誉组长,中央保健局专家组成员,亚太地区肠造口康复治疗协会中国区主席,广东省医学会促进老区及基层医学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委,结直肠癌诊治规范专家组组长,全国五年制统编教材《外科学》(第8版、第9版)主编,《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胃肠外科学》、《Gsatroenterology Report 》主编,《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编委(SCI)。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唯一包揽FASCRS、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委员(FACS)和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头衔的资深学者,广东省医学会促进老区及基层医学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委;在粤赣籍医学专家团团长;在粤饶籍医学专家委员会主委。

  擅长:结直肠肛门良恶性疾病、胃肠肿瘤、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肛管良性疾病,尤其对结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TME和自主神经保护的直肠癌根治术、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和痔瘘的诊治有较深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