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头条 > 省内> 正文

从“抢水”到“借水”,旱情中看见的时代进步

编辑: 喻轶涛来源: 半月谈2022-09-14 01:46:38


  8月中旬,正值中稻孕穗期,江西九江市都昌县南峰镇余晃村的1000亩水稻却因干旱“危在旦夕”。紧要头关,在两地乡镇政府协调下,与余晃村交界的上饶市鄱阳县银宝湖乡鸣山村伸出了援手。8月11日至18日,鸣山村从自家水库中连放了7天7夜的水给余晃村。

  鸣山村的慷慨“借水”,让余晃村六七百亩水稻逃过了绝收的命运。而这一幕也让余晃村支部书记余纯科恍如隔世。

  据余纯科和村里的老人回忆,由于余晃村与鸣山村水面相连、土地相接,历史上两村矛盾不断,多次发生群体性械斗,动刀动枪甚至架起土炮的事情都时有发生。上世纪70年代,两村还因争夺水面权属斗殴致死3人。直至上个世纪末,两个村子还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个别与对方村民通婚的家庭,则受到本村人的集体唾弃。

  从“抢水”到“借水”,类似的转折故事并非个例。

  在上饶市鄱阳县田畈街镇石山片区,这里的6个行政村不靠河不靠湖,历史上各村之间同样曾因争水纠纷不断。8月份以来,持续旱情让这里的山塘干涸,2万多亩水稻“喊渴”,用水矛盾再次凸显。

  8月中旬,鄱阳县紧急协调附近水库放水后,地处引水渠末端的吴家村却望水兴叹。心急如焚的吴家村支部书记陈雪冰往引水渠沿线派出了几十名“守水员”24小时值守,防止上游过度放水。口角、推搡等摩擦事件又开始出现。

  所幸的是,在镇政府的协调下,水渠沿线6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坐到了一起,经友好协商,明确了“先远后近”的用水原则。这让吴家村与其他5个村避免了拳脚相见,甚至成为了“兄弟村”。

  在农村,水是世代繁衍的源泉,也是万物生长的保障。“抢水”的记忆让不少人烙印深刻。但今年旱情发生以来,一个个从“抢水”到“借水”的转折故事背后,彰显了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深刻变化。

  同样是面对干旱等灾情,过去的人们从束手无策到铤而走险,甚至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大打出手,暴露出基层应对危机能力的缺乏与窘迫。

  今天,我们却从此次旱情中看到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基层在从容应对灾情之时,民主协调、科学调度、合理统筹等体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征不再缺失。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发展的保证。旱情还在持续,如何有效应对旱情,是对基层政府乡村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相信,时代进步的力量,已经让友爱与善意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滋长,越来越多暖人心的“借水”故事还将不断上演。

(胡锦武 袁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