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映像版整版报道赣县东河戏:唱念坐打学非遗 一颦一笑表古今
编辑: 韩苗来源: 江西日报2022-10-31 14:48:46
编辑: 韩苗来源: 江西日报2022-10-31 14:48:46
“曹操脸上三分白,关公脸上一片鲜红,张飞长矛颠倒挂,赵子龙可算得呀锦绣玲珑呀……”9月7日,在赣县区白鹭中心小学东河戏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人马玉兰正在教授孩子们《牡丹对药》选段,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孩子们兴奋地在镜子前整理行头,察看自己的妆容。
赣县东河戏是赣南土生土长、地方韵味浓厚的地方戏曲,是江西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一带而得名。
东河戏舞台艺术集高、昆、弹等多种声腔之大成。连台大戏古朴雄浑,保持了弋阳腔锣鼓伴奏,人声帮腔的特点。传统剧目又有青阳、四平两腔的委婉转折,一唱三叹。昆腔曲牌,笙簧同奏,细腻典丽,世称“赣昆”。乱弹腔,板式多变,繁音急弦,与高、昆二腔相辅相成。
东河戏博采众长、自成一系,是研究南方多声腔剧种的“活化石”,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2014年,东河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在东河戏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人马玉兰向孩子们示范戏曲动作。
▲在赣县区白鹭中心小学,马玉兰细心地为孩子们化妆。
▲孩子们在马玉兰的指导下一遍遍规范自己的手势动作。
马玉兰将东河戏经典曲牌、东河戏高腔音乐以及东河戏舞台表演肢体动作、指法、基本舞步等戏曲元素融入大众广播体操,编创了东河戏韵律操,在全区学校推广,赢得了不少师生的关注和喜爱。
近年来,赣县区扎实推进东河戏的传承保护工作,通过挖掘整理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抢救性保护,并经常性开展非遗进校园、公益性演出及上级调演,让戏曲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在赣县区白鹭古村,东河戏的连台大戏古朴雄浑,群众现场观看气氛热烈。
▲古戏台上精彩的东河戏表演吸引四里八乡的村民赶来观看。
▲东河戏的老演员十分珍惜每次演出的机会,尽可能在舞台上展示戏曲的魅力。
▲正在后台化妆的演员,引来不少附近村民围观。
江西日报首席记者杨继红 江西日报记者吴文兵 吴福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