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控股集团:树立江西标杆 追求中国一流
编辑: 喻轶涛来源: 经济晚报2023-04-21 08:10:06
编辑: 喻轶涛来源: 经济晚报2023-04-21 08:10:06
站在昌南河洲路上,仰望南昌市千亿建筑产业园,第一印象就是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记者不禁感叹,江西省上万亿元产值的建筑业不是浪得虚名,这里一定藏龙卧虎。
2020年10月,坐落于此、投资上亿元、高十六层的海力大厦迎来了它的主人——实力不凡的海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力控股集团”)。之所以说它不凡,是因为这家以建筑施工为基础,集工程建设、地产开发、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物业管理、智慧科技、金融投资、大宗贸易八大板块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综合性产业集团,自2002年4月问世以来,坚持以打造“江西标杆、中国一流”的企业为目标,采取“稳扎稳打、高举高打、穷追猛打”方针策略,实现了健康持续的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位居江西省建筑业企业综合排名前列,是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中国建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南昌市建筑业龙头企业。2022年,海力控股集团位列江西省民营企业百强第20位。
斩获海力控股集团首个鲁班奖的海力大厦
主动求变:稳扎稳打 善作善成
一元复始。经过近十年的点滴积累,建筑业体量逐渐壮大的海力控股集团自2019年主动开始了它的求变历程。
三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不断冲击和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海力控股集团紧紧围绕“生产”和“经营”这两个重心,坚持以打造“江西标杆、中国一流”的企业为目标,整体运行平稳,发展态势向好,实现了业务模式新突破、单项目合同额新跃进,企业规模逆势增长,书写出了精彩篇章。
2022年则是海力控股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硬实力”更是蒸蒸日上!
赣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这一年,海力控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新进取”,全年营业收入达1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净利润和纳税额较同期明显增长,连续五年获评南昌县纳税先进企业,取得了争先创优“新成就”,为江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海力力量。海力控股集团承建的“海力大厦”项目成功入选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斩获海力二十年发展史上首个鲁班奖,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获得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杜鹃花奖、华东地区优质工程奖、2022年度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等荣誉20项。海力控股集团荣获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22江西民营企业百强榜第20位等荣誉14项。
求变不是盲目四面出击的多元化,而是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2022年7月,海力控股集团的大宗贸易开始风生水起。先在北京设立“海力国际供应链”总部,在上海设立分部,围绕建筑业做多元化,强链补链延链。目前铜、建材等贸易营业额已达40多亿元。细化赛道,做别人不做的——海力控股集团的赣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从设计、EPC、采购、施工等各环节实行着一条龙总承包。
稳扎稳打,一切尽在掌握。海力控股集团将“江西标杆、中国一流”宏愿落在实处。每年都要进一步升级标准,改变过去建筑业“脏、乱、差”固有形象。企业招聘的人才非“985”“211”高校的不要,为的就是实现人才领先优势。
数字经济:高举高打 行业领先
海力控股集团坚定不移紧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要求,推动企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力万欣装配式
海力控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型。项目全过程采用BIM技术指导设计、施工,利用BIM技术的模拟性、协调性和可视化等优点,能有效避免设计与施工“两张皮”矛盾的产生,通过BIM可在设计过程中规避将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通过管线碰撞模拟,可以有效解决机电安装过程中各管线标高、位置等问题,从源头避免空间浪费、观感差、现场安装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筑模拟,可以提前指导设计优化,也有利于指导现场施工和管理,大大提高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系统按照集团+项目层级统一部署,在新型建造方式、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现代建材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不断赋能集团产业转型。
记者在海力大厦的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控制室,通过大屏幕看到远在三四十公里之外的施工现场实景。项目管理人员利用北斗技术通过手机APP对劳务工人工作实时轨迹、施工时长、身体状态等信息进行同步采集,随时把发现的隐患记录上传到智慧工地平台系统,包括隐患点位置、责任单位、责任人、隐患情况、图片、视频等信息。平台自动发出整改通知单推送给相应整改人,责任人跟进处理整改完成后报整改回复,实现日常质量检验。安全隐患排查及相应整改、复查、销案,均做到在线化、数据化管理,保证了安全、质量问题闭合管理,还可以直接打印纸质单据留存。这个数字化平台为公司开展远程综合检查,能及时发现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南万宁装配式
据海力控股集团有关专业人员介绍,企业现已建设应用BIM+智慧工地决策分析平台,按照集团+项目层级统一部署,建有智慧党建、劳务管理、物料管理、智能监控、环境监测、BIM模拟建造、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指挥调度等子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固化公司对项目管理的标准,做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管理的流程化、标准化和精细化,达到“知”“管”“控”的动态过程管理。为公司产业互联、大数据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项目过程全管控,对关键节点实施跟踪监控,保障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目标,显著提升项目管理品质,有效助力项目优质履约。BIM+智慧工地决策分析平台荣获“首届江西省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竞赛活动”一类奖,这意味着海力控股集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40万亿元的建筑市场一旦完成数字化转型,前景将无限广阔。未来我们要连续三年投入5000万元,继续升级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海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卜海国心里的“高举高打”,就是要充分运用像北斗导航这样科技含量高的数字技术奋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穷追猛打 全省第一
海力控股集团践行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推进节能减排,践行绿色智造,争做低碳发展的领跑者。海力控股集团是全省最早一批探索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之一,是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有南昌武阳、海南万宁两个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在全省已占6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省第一。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广阔。公司在海南的市场就供不应求,我们接下来要穷追猛打,不但要做量,更要制定行业标准,至少是地方标准。”海力控股集团总裁邓杰告诉记者,作为南昌县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装配式建筑专委会、钢结构与空间结构专委会、智能制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海力控股集团先后参编《江西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江西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标准》《江西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图集》,并推动这些标准落地。目前已经与同济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共建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研究院,合作研发装配式建筑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产品,致力解决传统装配式PC构件存在的构件厚重、运输吊装成本高等问题,以节约材料、生产和维护更新成本,降低运输和装配成本。与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合作,共同研发装配式新技术体系,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研究平台,参与江西省地方标准的编制,与施耐德电气共同打造江西首个零碳示范园区等,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海力控股集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遵循绿色施工和文明施工标准,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打造绿色低碳工程。除建有南昌武阳、海南万宁两个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外,还拥有100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分配赋能:榜样激励 赏罚分明
随着企业体量迅速壮大,作为家族式的民营企业普遍会遇到如何进行“职业管理”这道不得不迈过的坎。海力控股集团也不例外。
在海力大厦二楼的过道上,五个站在台上的金属人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头上戴帽、胸配红花的四个金属人像个个昂首挺胸,显得趾高气扬;因为胸前无花、头上无帽,最左边的一个金属人像眼眉低垂,似乎神情不安。海力控股集团企划部经理卢春梅告诉记者:这是海力人追求“赏罚分明,只争上游”企业激励文化的生动写照。
“企业最重要的改革是分配机制的改革。健全的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就一定会产生更好的效益。”邓杰表示,自2019年海力控股集团主动变革以来,就将每年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制定公开透明的分配方案细则,方案很明确地告诉每一个职工,你要干什么,按期完成你能得到多少。“分配激励就是这么直白!”随着工作任务的明确和分配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到位,海力控股集团的每一个员工不用扬鞭自奋蹄,总会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到极致。
“企业公民”:致力慈善 公益天下
“在海力,每一个人都可以离场,但我不能离场。”作为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南昌市人大代表,卜海国常说,是改革开放这个时代造就了他,他要回报这个时代。
多年以来,海力控股集团坚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发展方向,肩负“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企业各类慈善捐赠遍及文教、卫生、敬老、扶贫等多个领域,捐款金额累计达2000万元。其中,海力控股集团向云南省镇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捐赠500万元,用于爱心卫生计生服务站项目建设,下派建设队伍帮助其建设百所卫生计生服务站。响应“聚焦精准扶贫,助力文明创建”,参与“百企帮百村”安居扶贫工作,捐赠7.8万元;向南昌县塔城乡爱心扶贫捐赠27万元,同时帮助困难户进行危房改建。2017年向珠海市“天鸽”台风受灾区捐赠160万元,被评为抗击“天鸽”台风先进集体。2018年参与东湖区“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爱心帮扶,捐助贫困癌症患者,长期扶助低收入困难群体,为社会创造和谐氛围尽一份力量。在2021年6月“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村”项目中结对帮扶新疆阿克陶镇的奥达艾日克村,捐助10万元帮助该村建设600平方米的货流仓库及配套附属设施,助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海力控股集团被江西省工商联、江西省扶贫办、江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等单位联合授予“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海力控股集团累计捐款捐物超5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抗击新冠疫情一线,荣获“抗击疫情重要贡献民营企业”“爱心企业”“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章”等,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更系统、更规范地开展慈善公益行动,海力控股集团还捐资1000万元与南昌市红十字基金会合作成立海力博爱慈善专项基金,充分发挥海力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特色创新的公益模式,逐步形成“一个公益基金、一支志愿者队伍、一组海力特色的公益品牌项目”的“三个一”特色CSR发展规划。
(春林 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