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河下镇:源头防范筑防线 多元化解促和谐
编辑: 章华来源: 经济晚报2023-07-05 19:29:37
编辑: 章华来源: 经济晚报2023-07-05 19:29:37
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地处江西省职教园区所在地,针对学校安全教育、心理教育不到位、矛盾纠纷多等问题,河下镇精心实施防溺水、青少年维权、“河事佬”为抓手的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建设,从源头减少涉校矛盾纠纷问题,确保了全镇校园和谐稳定。
坚守“安全防线”,筑牢预防溺水“安全堤”
河下镇河流众多,山塘水库遍布乡间,职教园有学生3万余人,中小学生近万人,防溺水工作压力大。一是疏“痛点”,强力推进。针对学生天性好动,安全意识差、私自下水,易发溺水事故的问题,深入践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新余市“水花行动”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免费游泳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学生无溺亡事件发生。二是疏“堵点”,突出预防。在各村组人员密集地点、进校园宣传讲座等方式派发防溺水宣传资料30000余份,面对面讲解防溺水知识50余次,通过分析真实案(事)例,剖析溺水事故的惨痛后果,并就如何防溺水、溺水急救、如何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三是补“漏点”,强化责任。每天对村辖区内的山塘、水库、池塘等重点水域、河道周边地带进行巡查,并做好相应巡查记录;对沿河附近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防溺水救生设备进行更新更换,在危险水域放置竹竿、救生绳、救生衣等救援工具,确保有人落水及时发现、及时救援,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责任。
建好“维权阵地”,种好青少年权益“责任田”
河下镇守好青年阵地,维护好青年权益,河下镇平安办荣获“2021-2022年全市青少年维权岗”。一是强化帮扶机制,提升青年法治意识。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乞讨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受校园欺凌学生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帮助和管理,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在积极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其提供生活上的援助,维护其正当权益,守护其安全。二是落实群团助推机制,保障辖区稳定安全。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联合镇团委开展青少年法律明白人培训,提升辖区内青少年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走进各职业院校做好青少年犯罪、宪法、民法典、心理健康、防溺水、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法治宣传工作。三是绘好成长之家育人画卷。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关爱保障工作,河下镇积极探索“成长之家”建设,在青少年维权岗的基础上搭建“亲情连线”平台,优化对农村儿童及青少年群体的关爱服务。实现“学有所乐”,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开展了讲法律、讲党课、亲情连线、儿童才艺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20余场,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避免青少年犯罪。
创新“河事佬”调解,打造涉校纠纷“终点站”
组建校园矛盾纠纷调解“河事佬”队伍,在校内设置“河事厅”兼具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处于一体的“河事佬”工作室,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实现青少年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校内。整合镇平安办、镇司法所、河下派出所法律顾问和各村信访专干共计组成“河事佬”志愿服务队,镇本级由专人对本辖区内“河事佬”服务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技能,将“河事佬”服务队培养成青少年问题化解能手,在每个校园内设立“河事厅”,配备3名“河事佬”志愿者,形成庞大的矛盾纠纷化解群体。创新调解“三部曲”,即摸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理赔“三部曲”;坚持“四心三结合”工作法,即在热心、耐心、细心、恒心的基础上,坚持调解与普法、依法与依理、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校园矛盾纠纷成功调处。
(万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