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编辑: 程亮来源: 经济晚报2023-08-13 12:48:51
编辑: 程亮来源: 经济晚报2023-08-13 12:48:51
江西福尔鑫医药化工生产车间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型;上饶市西中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技改设备,并成功推向市场……放眼饶城,一大批技改项目加速建设,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老树发新芽”。
智能化改造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走进位于铅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福尔鑫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一台台机器正在井然有序地运转,它们的周围仅有数名技术工人在管理机器,所有的生产流程都采用智能化自动控制。
“现在车间所有的生产设备都由控制室一键控制,产线上的工人由原来的12人减少到3人,光人工成本一项每年可节省7070余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钱伟国告诉记者,原先的机组投产时间较早,自动化程度较低,制约了生产线的长期稳定运行,年产值基本在6亿元以下。近两年,企业加大力度实施自动化技改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一期改造完工,已陆续投入生产。通过数字化改造后,产量提升了3倍多,产值可增至25亿元。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实现整个生产工艺规范化、协同化,实现了降耗增效的目标。
打出组合拳技术升级永不停歇
“这台油虑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去年专利已经下来了,目前光学设备市场上大部分的油虑机都是我们工厂生产的。”说起公司自主研制的油滤机,上饶市西中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磊抑制不住兴奋和自豪。他告诉记者,以前光学萃取车间里的油料比较难过滤,在市场上找了很多种过滤设备,都不能解决油料过滤不彻底的问题。公司下定决心自己研发,找到浙江做自动化研究的技术人员合作。2017年,公司第一台油滤机成功问世,投入使用后,除生产使用过程中正常挥发外,基本不会产生其他的油料损耗。每月每条生产线通过循环利用可节省70%的油料,用电量也大幅下降。
近年来,西中光学在技改方面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方面淘汰高耗能设备,研发新型节能设备,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原有设备进行迭代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
旧貌新颜打造“两化融合”行业标杆
“万年青”是江西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万年青”牌系列硅酸盐水泥,广泛应用于机场、高楼、桥梁、隧道、高等级公路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建设中。
“2018年,我们以‘产能置换’方式实施异地技改环保搬迁,在万年县大源镇荷溪村南侧高标准建设2×51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和配套建设2×9MW余热发电系统项目。”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万年水泥厂党委书记、厂长章魁峰告诉记者,为打造绿色智能化示范企业,万年水泥厂投资了逾21.78亿元,“新的两条生产线全面实施环保超低排放和智能制造技术,采用SCR+SNCR联合脱硝技术和新型行喷式除尘器,现在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只有50mg/m3以内,粉尘排放浓度已经降到5mg/m3以内。”
为了使企业能以最经济、最稳定的方式生产运营,万年水泥厂建设了以智能化管控平台系统为核心,涵盖生产管理系统、水泥生产专家智能控制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环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一卡通无人值守系统等七大模块,“我们配套了智能化验室、物料自动检测系统、无人装车系统等先进技术。还采用5G+智慧水泥工厂,基于三维建模、数据融合构建实时三维工厂,整个制造过程信息化、可视化和智慧化。”章魁峰表示,新建成的万年水泥厂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途上,将成为“两化融合”的行业标杆,成长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泥绿色工厂。
随着企业的数字化应用、智能化改造在上饶遍地开花,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据了解,截至目前,上饶市累计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6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2户。累计启动两化融合体系贯标企业67户,其中获得有效证书企业数21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上饶市工信局以推动现有技术改造为动力,围绕‘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实施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建设成一批技术改造标杆项目。2022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30个,总投资539.3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9个,总投资226亿元。”上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计划科科长郑炜顺表示,2023年,上饶市工信局将积极引导新一轮技术改造,让制造业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
(文/图 邱俊 陈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