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市级 > 鹰潭> 正文

贵溪市流口镇板桥村:秀美乡村入画来

编辑: 经琬来源: 经济晚报2024-02-23 10:55:33

​  近日,走进贵溪市流口镇板桥村江陈组,村庄依山傍水,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的谈笑声随风传来,勾勒出一幅和谐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年没回来,家里变化真大,村里的路修好了,路上的垃圾少了,空气都变清新了,我都不舍得出去啦。”返乡的徐国仁称赞道。

  近年来,流口镇以“美丽城镇,幸福农村”为有力抓手,探索了“三抓促三美”模式,抓建管并重、抓产业融合、抓乡风文明,实现“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的新图景,2023年板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98万元,同比增加12万余元,带动村内50余人就业,每人年增收约5000元,实现乡村振兴美丽蝶变。

狠抓建管并重彰显“环境美”

  在“整治”上动真章,提“品质”全面推行深化宅改工作,建立“宅管家”模式,村干部挂片负责,并从各类姓氏中推选出有威望的人员组成“1名干部+6名理事会成员+3名监事会成员”的“宅管家”队伍,形成决策、实施、监督的宅改闭环,推动宅改走深走实。江陈组共拆除房屋17栋,4357平方米,预留宅基地1417平方米,拆除村内所有围墙,迁坟26栋,对超出审批面积房屋收取有偿使用费共15490元。“建设”上花心思,提“气质”结合新农村建设,精准锚定村民生活休闲所需,用心设计生态池塘、休闲凉亭、休憩小亭、文化墙、花园一角等大小近20处乡村景观,造就乡村亮丽风景;完成内道路改造提升2.2公里,设置太阳能路灯80余盏;建设休闲广场1个,生态停车场2个;改造厕所87个,改造沟渠超3公里,建设12座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管理”上加力度,增“颜值”。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物业进乡村活动,全面建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转运处理体系,通过专业团队与村民自建队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生活垃圾“一扫到底”、日产日清。

​注重产业融合提升“产业美”

  突出技术引领。实行“大学+支部+农户”的模式,由江西农业大学教授提供技术支持,村集体流转村内35亩土地,种植“余干”辣椒、郁金香葡萄,带动村内30人就业,其中脱贫户6户,每人年增收约2000元,村集体预计每年可增收23万元;村民自主盘活村内闲置林地100亩种植桃子,30亩农田种植西瓜、甘蔗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每人年增收3.8万元。聚焦筑巢引凤。将江陈组1300平方米的闲置农房改造成产业扶贫车间,引入贵溪市星耀饰品加工有限公司,加工饰品,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每人年增收60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4.5万元。紧盯生态效益依托天然山林、山塘水库等自然资源优势,将江陈组打造成集农产品采摘、垂钓、农家餐饮、绘画采风、户外研学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基地。

聚焦乡风文明厚植“人文美”

  优化治理模式,促进和谐稳定按照“小网格撑起万家安”工作思路,板桥村先行先试,打造“多网合一”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全村共配备网格员3名,网格辅助员17名,其中江陈组配备网格员1名,网格辅助员2名;实行“抓好平时+战时联动制”“创新5级联调机制”“纵深推进积分奖励制”等机制,全面提升网格辅助员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全村打捞并化解矛盾纠纷32起,其中江陈组4起。讲好家风故事,传承良好家风。将村内废弃危旧房改造成“家风家训展览馆”,挖掘姓氏故事及背后家训传承(江陈组共有八大姓,即江、陈、徐、姚、敖、桂、夏、许,故曾名八大姓村),通过好家风带动好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江陈组村民自古善学,清朝时桂氏家族培养出状元1名;近年来,这里又先后走出了60余名大学生、6名科级干部、2名县处级干部。搭建文创平台,打造人文品牌。引进社会资本投资200余万元,与流口镇知名画家苏辉合作,盘活村内空闲宅基地,建设一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绘画教学、作品展览、盆景制作、视频直播为一体的文创工作室。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增收,每年可支持150余人就学,同时使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

(龚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