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赓续奋斗开新局 初心如磐向未来
编辑: 邹菲燕来源: 经济晚报2024-06-13 12:24:21
编辑: 邹菲燕来源: 经济晚报2024-06-13 12:24:2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创立于2010年的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安种业”)始终牢记“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育好品种,发挥农业生产的“芯片”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公司全景图
近年来,兴安种业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踔厉奋发,不忘初心,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于危机中育生机,在变局中开新局,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先后荣获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杂交水稻销售2022年度排名全国第五、江西省粮油作物类“优势型”种业骨干企业、江西省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江西省服务业龙头企业、江西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江西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江西“籼改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公司水稻种子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天下禾”商标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科研创新显成效
兴安种业非常重视科研创新,建立了完善的科研育种及新品种测试示范体系,2022年“天下禾”育种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兴安种业成立了省级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国农技协江西横峰水稻科技小院,获批江西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西省新型研发机构、江西省油菜产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横峰县油菜产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拥有自己的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育种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
公司丁家科研育种基地
兴安种业立足科研创新驱动发展,坚定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与中国水稻所、中国油菜所、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宁波市农科院、四川内江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科研育种战略合作关系。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占生产经营权的各类国审、赣审高效优质新品种68个,其中国审品种18个,先后审定优质高效不育系6个,近年来,兴安种业自有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000余万亩,农民增收达22.3亿元,科研育种能力和水平跃居江西省同行前茅。
生产规模上台阶
2023年,兴安种业在本省和海南等外省不同生态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种子生产基地4.9万余亩,其中横峰水稻制种基地3.9万亩,年可生产各类种子600万公斤,亩制种产量达2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4000余元,制种产量和效益均得到大幅度提升。依托横峰国家油菜制种大县的政策优势,采用“稻油”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加快推进油菜制种产业的发展。已建成油菜制种基地1.3万余亩,年生产种子能力150万公斤。依托国家和江西省薯类产业体系,开展薯类脱毒组培育苗,已发展甘薯育苗基地300亩,年生产薯苗2亿株,种子种苗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逐步将横峰县打造成薯类脱毒组培育苗供应中心、种植示范中心、科研交流中心。
江西天下禾育种研究院基地
销售业绩稳增长
兴安种业建立健全了立足江西省、辐射周边10余省市的销售网点600余个,采用多元化营销方式,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种竞争力,年销售各类种子600余万公斤,2023年度实现销售额3.03亿元,年净利润3331万元。
大米加工生产线
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能打硬仗的销售团队,兴安种业着力布局拓展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浙江、广西等省外种子销售市场,实现省外销售各类种子种苗8000万元以上,助力企业销售规模再上新台阶、将力争在三年内销售额达5亿元、年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
项目建设有突破
近年来,兴安种业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争取科研育种创新和基础设施等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12个。兴安种业所建的5000平方米综合科研大楼已全面投入使用,水稻、油菜、甘薯等实验室建成并运营,科研、生产等设施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产融合促发展
兴安种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品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稻订单种植和优质大米加工产业,实现从品种研发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优质高效水稻种植面积13万余亩,农民年增收7800余万元。创新“公司+新型农业体+种植户”的优质高效水稻育种、推广、订单种植收购、大米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一体化模式,联农6000余户,年销售大米500余万公斤,销售额3000余万元,提升了兴安种业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凝心聚力促发展,勇毅前行创未来。不断进取的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将借助的政策东风,在农业产业化的征途中不负韶华,依托科研和品牌先发优势,为振兴民族种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