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晶科能源李仙德:王者归来谋发展 满怀信心创未来

编辑: 邹菲燕来源: 经济晚报2024-08-23 12:44:31

​  跌下组件全球出货量老大位置三年后,2023年,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又重返王者宝座,盈利也创下历史新高。作为晶科能源的掌门人,李仙德和其他民营企业家相比甚是低调。即便是偶尔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也是一如既往地沉稳,说话风格慢条斯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每年的节日或重大事件节点时,业内总能看到李仙德的书面致辞。有人说他是“儒雅硬汉”,有着温文尔雅的外在形象,却总会把“战斗”挂在嘴边。

  事实上,对于光伏产业而言,过去的2023年竞争的残酷非比寻常。在这一年,李仙德的致辞也比往年更加频繁,汇集诗意与浪漫、自信与“狠辣”、理性与感性于一身的掌舵者,李仙德一直在用他的“文笔”——《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怕什么,打就是了》《2023,让我们狠狠生长》,向团队传递信心,激发战斗力。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

王者归来

  中国光伏激荡20年,你方唱罢我登场。

  2024年4月22日晚,晶科能源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显著增长,全年营业收入达1186.82亿元,增长43.55%,上市以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74.40亿元,增长153.2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9%,增长12.03%。过去一年,晶科能源共向全球发送83.56GW太阳能光伏产品,包含光伏组件出货78.52GW,公司组件出货量在InfoLinkConsulting中排名行业第一。

晶科能源上饶基地

  晶科能源表示,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和N型先进产品占比提升是业务增长的主要原因。在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光伏组件收入1143.83亿元,增长43.33%,占营业收入的96.38%。报告期内,晶科能源N型产品技术和量产规模保持领先。2023年年底,公司已投产超过70GW高效N型电池产能,2023年全年N型组件出货48.41GW,增长352%,在组件总出货中占比约62%。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五大环节,作为光伏发电系统核心的光伏组件市场进入门槛低,竞争壁垒却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过80%的光伏组件,国内龙头间的每一次较量,甚至每一次排名变动,都可能预示着行业格局的大逆转。

  2006年,李仙德成立晶科能源。2010年,晶科能源成为第10家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多轮行业危机洗礼下,晶科能源愈挫愈勇,2016年登上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并实现“四连冠”。

  然而,市场火热超出想象。2020年9月,国内掀起又一轮光伏资本热潮。仅2021年,A股就有14家光伏企业争先上市。晶科能源的老对手们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早就从美股退市、回归A股,从而坐享红利、市值飙升,隆基绿能更是以超数千亿元市值,成为全球光伏一哥,2020年后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组件新霸主。

  2022年1月26日,晶科能源终于登陆A股科创板,当天市值突破千亿元。搭上资本快车,让融资渠道打开、财务成本下降,为日后重攀巅峰埋下伏笔。

  不过,赢下这场战役最关键一步,还是靠李仙德的技术豪赌。光伏市场的技术迭代,突出一个“快”字。2016年后,从市占率近90%的BSF(铝背场)电池,到被P型电池迅速替代,再到如今的N型电池,每两三年就是一次技术洗牌。

  押注N型电池时,巨头产生了分歧:通威股份等选择HJT电池,隆基绿能押注BC电池。但晶科能源旗帜鲜明地看好“效率上限高、低成本产业化、设备配套更优”的TOPCon路线,且专注干一件事:全力对准TOPCon电池搞研发,并逐渐进行全产业链转移。

晶科能源生产车间

  2021年11月,晶科能源推出应用TOPCon技术的TigerNeo系列组件,拉开商业化序幕。

  2023年,“先干TOPCon”成为大势所趋,已前瞻布局而且大手笔豪赌的晶科能源,已在TOPCon旗舰价位段拥有约45GW销量即约40%份额,也顺理成章成了当之无愧的N型组件领导者,并夺回全球光伏组件王位。

  数年卧薪尝胆,李仙德终于带着晶科能源王者归来。

儒雅硬汉

  浙江省玉环市,坐拥万顷碧波的东海之滨,也背靠上耸千尺、峻拔险要的雁荡山。1975年6月,李仙德出生在这个依山傍海的富饶之地。长相儒雅的他,年纪轻轻便开始了创业之路。的确,相较于同一梯队的光伏企业创一代,“75后”李仙德是最年轻的一位,外界也习惯以“光伏少帅”来称呼他。而李仙德的背后,也有着一部兄弟创业史:李仙寿、李仙华和李仙德三兄弟,先后做出了4家上市公司。

  2001年,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归国创业,开启了中国光伏的造富故事。李仙德的大哥李仙寿随即成为第一批“淘金者”,创立生产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阳光能源。四年后,无锡尚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风光无限。李仙寿顺势进军产业链上游,创立昱辉阳光,并成为第二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备受资本热捧。在他鼓动下,二弟李仙华、三弟李仙德,告别老本行建设安装和汽车维修,先后成立德晟、晶科能源。

  中国光伏领域表面上看曾屡屡上演堪比互联网的超级造富神话,实际上,要在各种大小周期活下来属于高难度闯关。2006年晶科能源成立时,与无锡尚德、保定英利、江西赛维等巨头相比并不起眼。行业大起大落间,当时的巨擘们或陨落或式微,晶科能源在李仙德的带领下,2006年晶科能源销售收入就过亿元;2007年达到7.8亿元;2008年,这一数字提升到了30亿元;到了2011年,晶科能源营收达到149.4亿元,成为江西第一大光伏企业。2012年,第二次光伏产业波动中,晶科能源及时走出国门,推动全球化布局,在行业经历低谷后率先恢复盈利,第二年总出货量超过1.9GW,收入超过11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光伏制造商。

晶科能源生产车间

  从2007年最初的几十兆瓦、收入不到10亿元,到全球最大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只用了十年。2016年至2019年,企业连续四年登顶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这对于一个组件营收常年占比超过九成的光伏企业而言,出货量的胜利,等于经营成功的一大半。

  李仙德习惯于通过文字向员工和外界分享洞察及感悟。他在某一年的新年寄语中写道,“我就是个出生在浙东渔村的普通人,渔民孩子有着天生的危机感,所以它让我在日后,尤其是进入光伏这个行业后总比别人更多一些居安思危的警醒。”

  李仙德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温和儒雅,但温和儒雅的外表下却有着“硬汉”内核。他的“文笔”里,常常霸气侧漏,“不要害怕竞争和厮杀,我们已经具备了和任何强敌争千秋的实力”“我们不能被玻璃划伤了一次,就再也不碰杯子了”“任何一场盛宴之后注定迎来一场盛战,历史从来没有例外”“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怕什么,打就是了”。

  在2023年致辞中,他特别强调了一个狠字:“特别是管理层要对自己狠,真狠、长期地狠、对事情要凶猛和决绝的狠”。

  正是这股激进的狠劲,让晶科能源在行业中创造了奇迹。

  晶科能源也因此,擅长在全球各大战场里以大项目“称雄称霸”。比如非洲最大离网光伏电站、澳大利亚最大的在建光伏项目、美洲最大的光伏电站、韩国最大的深山光伏项目……

光伏执念

  光伏行业,各领风骚三两年,二次引领只有晶科能源。时隔3年,第二次登顶,付出的努力,往往远比第一次更多。

  光伏领域的技术更迭异常快速,每一轮技术革新都会导致行业洗牌,技术路线的选择,甚至能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早在2013年就宣告破产;2015年号称“全球市值最高太阳能公司”的汉能集团因押注薄膜电池失败,一朝陨落。在2016年的单多晶技术路线之争中,作为多晶厂商的晶科能源比持观望态度的同行们更早、更果决地向单晶切换,以此占据了主动权,拿下全球组件出货量四连冠。

  “既要有前瞻性,同时要保持战略耐心。”李仙德认为,在光伏行业,一味做个追随者会导致险象环生,这场长线竞技考验的是前瞻眼光和战略耐心。

  事实不断证明晶科能源的眼光超前、战略成功、执行到位。

  李仙德常说,“光伏绝对是这个世纪最好的生意,最好的投资。”“对于光伏,不要高估了1到2年间的动荡,而低估了10年后的变化。”

  他认为保障企业战略上的方向和定力,不可或缺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速度和强大的执行力,“100%的贯彻、120%的执行、150%的行动、200%的交付,现在、立刻、马上。”

晶科能源生产车间

  李仙德认为,应当从本质上理解光伏产品。他说:“我们不希望大家去过度吹嘘自己的一些产品,讲太多差异化的故事,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客户需要什么。对客户来说,光伏组件不是消费品,而是投资品。高性价比(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率的产品一直是客户追逐的方向。我认为这是光伏行业的逻辑。”

  “时间会回答所有的问题”,事实也会。李仙德说:“从两年前晶科能源开始做TOPCon,一直到今天,市场上都有质疑的声音。对此我们不需要辩解。同样,一体化和专业化也有分歧,但是2023年四季度的业绩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事实。”

  光伏是竞争充分的制造业,对企业能力是全方位的考验。李仙德说:“制造水平、组件效率的细微差距反映到业绩上都是成规模的。”因此不同光伏企业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打个比方,若是1W的利润差距有1分钱,那么100GW的利润差距就是10亿元。

  基于此,晶科能源重视技术,也重视品牌。作为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晶科能源拥有超2300人的高精尖研发团队,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以累计百亿元级别的巨额研发资金投入,持续垒筑专利数量和突破研发成果世界纪录。截至目前,晶科全球专利申请3800余项,获得专利多达3500余项,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为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提供更高效率、更优价值的能源解决方案。

  抱着开放共赢的态度,晶科能源有偿授权了两家规模企业TOPCon专利。现在市场上已经不再有N型三种技术路线谁是主流的纷争,TOPCon是绝对的市场主流。在N型技术的老话题上,李仙德说:“HJT技术不是一定不行,而是TOPCon跑得太快了。关于BC,我认为未来晶体电池的可能方向之一是TBC(TOPCon和BC技术的结合),它在细分市场特别是屋顶类的小众市场有机会。”

全球布局

  一众光伏龙头企业中,晶科能源的全球化布局起身最早、布局更深更广。在全球建立据点,快速扩大市场占有规模,换回的是渠道优势和熨平贸易风险的能力储备。

  中国光伏产业曾“市场在外、核心技术在外、原料在外”,2012年的欧美市场给晶科能源留下的启示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过度依赖一个市场是危险的,只有开拓新兴市场才能走出被动局面。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的开辟,令晶科能源得以在2017年和2018年的行业寒冬中得到比同行更大的缓冲空间。

  2013年,李仙德率先提出“赶快去拉美、中东非,那是目前最被忽视、未来最有爆点的市场”,并且开始布局。

  2014年12月,晶科能源的管理团队前往马来西亚槟城考察,并于次年5月迅速完成建厂并开始投产,是较早在马来西亚完成生产布局的中国光伏企业,该项目也是当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最大的制造投资项目。李仙德回顾称,当时很多企业都在讨论去国外设厂,“晶科能源不是第一个想到去马来西亚投资的,但我们是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成工厂的。”

  2015年,晶科能源走上了全球光伏投资之路。他在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设立销售公司,在欧洲建立多处海外物流仓库,强化业务网络,同时还赞助足球俱乐部提高公司声誉,助力市场拓展。截至目前,晶科能源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共拥有14个全球化生产基地。

  一系列销售和渠道布局下,晶科能源迅速成为全球光伏组件的重量级玩家,其全球客户数量从2016年的1037家猛增至2019年的3700余家。

  “晶科能源拥有超过12GW的海外垂直一体化产能,在大部分市场的占有率都排名第一。晶科能源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反规避调查中合规的光伏企业,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通关顺畅,今年在美国市场出货量有望大幅提升。”李仙德表示。

晶科能源生产车间

  与众不同的是,李仙德不但持续开拓全球市场,也率先走上全球产能布局,不但真正用全球眼光看市场,也持续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紧跟产业变化进行技术升级与赛道更新。

  更关键的是,晶科能源的全球化战略上,走的是国内和海外市场并重的路子。2022年,在晶科能源全球组件出货目的地中,中国市场成为占比最高的重要阵地。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企业中标榜上,晶科能源强势荣登第二名。

  甚至,为了更好契合中国区市场分布式光伏等新业务特性,晶科能源还在内部创立“新场景事业部”,并在2023年,做到了向第三方出货行业第一的成绩。

  这些,都为晶科能源既把握机会,也规避风险打下很好的基础。

  李仙德的信心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先发优势:在N型TOPCon抢先布局的同时,全球化能力也是竞争对手不可短期逾越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永远比对手以更快速度进步和颠覆,那就有先发优势”。

  2024年2月7日,晶科能源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董事长新春致辞》。李仙德一如往年那样,踩着农历年的新旧交替点,有感而发。

  “相信”是李仙德的2024年最重要的新年致辞。在他看来,“光伏行业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从来无惧短期跌宕,更不用担心未来发展之势”“今天的晶科能源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年后的晶科能源将不是你可以想象的了”。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