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实践团在武宁县开展生态文明实践
编辑: 金婉来源: 经济晚报2024-08-15 14:38:10
编辑: 金婉来源: 经济晚报2024-08-15 14:38:10
2024年7月31日至8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组成“逐翠武宁,寻绿之行”生态文明实践团,赴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从北林视角出发,通过在武宁县的绿色科考,以小见大,实地探索学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实践团队围绕生态与民生两方面展开实践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与考察武宁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果,并深入人民群众走访调查,探寻生态文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改善。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内,碧波万顷,绿岛拥翠。7月31日,实践团队参观了庐山西海景区,了解到风景区内有佛教文化内涵深厚的云居山与具有一级大气、一类水质的柘林湖。山岳景观和湖岛风光紧密结合,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山水武宁的秀美风光,并为之后的实践行动拉开序幕。
8月1日,实践团队联合武宁一路有你生态文明志愿者协会和武宁县城管局,在庐山西海沿岸共同开展以“守护母亲河:庐山西海·修河”为主题的“净滩行动”。炎炎烈日下,活动参与者们捡满了一整车垃圾,其中不乏高龄志愿者。参与者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守江滩净美,护长江碧水”的环保主题,发扬了对环保事业的热忱与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
北京林业大学实践团、武宁一路有你生态文明志愿者协会、武宁县城管局开展“净滩行动”(摄影:刘世平)
同日下午,团队联合武宁县文明办、共青团武宁县委、县妇联、豫宁街道和武宁一路有你生态文明志愿者协会,走进武安锦城安置社区宣传A4210绿色环保理念,共同启动一场以“‘绿’动心弦,‘征’途万里”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播放一段趣味横生的垃圾分类小视频,团队向社区少年儿童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分类后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实践团还带领大家参与叶脉书签制作创意活动,利用自然脱落的树叶,制作成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叶脉书签。通过此项活动,孩子们将自然元素与创意灵感相结合,赋予了废弃物品新的生命力,同时激发了孩子对环保事业的兴趣。
随后两天,实践团围绕生态复兴与环境修复展开实践活动。8月2日,团队参观了水生态循环净化处理项目、固废填埋场等环保基础设施,了解了水净化厂所采用的FMBR先进技术,并参观了地下污水处理自动化设施,以及固废填埋场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采用的多层次防渗系统和沼气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对废弃物处理的绿色转型有了深刻了解。
8月3日,团队来到澧溪镇下坊村。这里因黑瓷储量丰富,曾经常有盗挖、盗采现象,植被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如今,经过十年的修复与改造,下坊村环境已经得到巨大改善。实践团一边聆听着志愿者的讲解,一边漫步于樱花园内,感受着生态环境的巨变。参观结束后,实践团的成员纷纷表示,樱花园是一个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享受休闲时光的旅游好去处,是澧溪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为助推“林长制”走向“林长治”,武宁县建起包括林长、专职护林员、监管员等在内的管理队伍。8月4日,我们跟随伊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李方华,开启了寻林之旅。李伯伯是伊山村的村民,自从伊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后,便开始担任公益护林员。他告诉我们:“从前山上常有砍伐,有时候还会有山火。”自从2008年建立起保护区,他便十几年如一日地上山巡林。如今,山上树木葱郁、绿意盎然,再不见任何人为毁坏的痕迹。山上许多大路已被杂草掩埋,十几年再未曾有过山火,只留下巡林人日复一日登上崎岖山路的坚定步伐。
李方华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伊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改善情况(摄影:胡宇赫)
长水村作为“全国林改第一村”,于全国首先实行四旁“碳汇”项目与林长制,进行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8月5日至6日,团队成员挨家挨户了解了“四旁”碳汇项目对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响和改善。在罗坪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武宁县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了解到长水村大力发展蜂蜜、茶叶、菌菇、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荣获了“中华蜜蜂之乡”的称誉。在长水的参观,让我们看到了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长水将森林资源落地了到每家每户。村民们还向实践团队展示了他们的林产证,生态发展正创新性地为村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善。
8月7日,团队与武宁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一次座谈会。团队代表首先就实践成果向生态环境局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随后就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实践中产生的疑问与发现的问题。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真实而直观的社会实践,成功将书本中原本晦涩难懂、抽象概括的环保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实例和深刻的理解。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决心将学术研究与国家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秉承“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的原则,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庐山西海的净滩行动到澧溪镇的生态修复,再到长水村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武宁县考察的每一站都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在全校师生党课上讲到,全体师生要聚焦党之大事、“国之大者”,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实践运用相贯通,在学思践悟中深刻回答好“生态文明,北林何为”的时代命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逐翠武宁,寻绿之行”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田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