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心” 筑魂
——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党支部的创新实践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4-10-30 09:45:48
——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党支部的创新实践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4-10-30 09:45:48
欲见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水土保持作为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早在2003年就明确指出,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治水事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也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党支部(以下简称“水保所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服务发展,从凝聚人心、激发信心、坚守初心三个方面着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发展的精彩华章。
党建引领 | 凝聚人心树旗帜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指引人们前行的灯塔,更是激发组织活力、汇聚磅礴力量的行动号角。
——强化对人才队伍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增强对顶尖人才的磁吸效应,水保所党支部坚决推进“人才强所”战略,精心策划并执行人才引进蓝图,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水土保持科研队伍。如今,水保所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25名,其中博士13名(含在读博士2名),正高4人、高工10人,党员平均年龄36岁,展现出非凡的知识结构与青春活力。
凭借卓越的成就,水保所党支部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厅直先进基层党组织”“厅直机关四强党支部”等诸多荣誉,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与积极影响。支部委员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人选1人,充分证明了党支部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厚度。
——强化对团队文化的塑造力。水保所党支部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支部书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体支委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采取“1(1名支委)+2(2名党员)+N(主题党日、党建讲堂等N项党建活动)”认领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系列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土保持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时,积极开展红色走读,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支部党员利用推进有关科研课题、在科研基地开展工作间隙,赴兴国县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南丰县红色文化展示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等开展红色走读,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增强理论学习实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信仰。
——强化对纪律作风的约束力。水保所党支部纪检作风严谨,经常“咬耳扯袖”,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特别重视科研廉政风险点的预防;扎实推进“三化”建设,积极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抓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等工作中严格把控,建立了完整规范的支部工作档案;支委会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强调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厅党组、院党委的工作要求。
服务人民 | 激发信心显担当
水土保持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安居乐业。怀着这样的理念,水保所党支部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把科研创新当使命,努力提升科研水平。面对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中的难题,水保所党支部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开展攻关,鼓励创新思维,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成果质量。高度重视科技赋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科研工作,如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无人机设备等,提高科研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党建活动模式,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二支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所支部等开展“党建与科研合作”支部结对,互帮互学,共同发展。近三年来,支部科研成果丰硕,争取科研立项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22项(含国家级7项),连续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参编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主编地方标准4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1项,2项技术入选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在党员们的辛勤付出和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坚守下,支部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大禹水利科技奖二等奖、长江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水保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等一系列荣誉,彰显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竞争力。
——把服务社会当宗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水保所党支部切实抓好科技创新与服务民生的结合点,深入一线开展水土保持与防旱抗旱、山地林果开发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林下经济、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和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在水土保持领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了解掌握基层对水土流失防治的新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同时,紧扣江西省经济大局,服务于全省交通、电力、水利、天然气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工作,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为这些关键领域提供坚实的水土保持解决方案,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把群众满意当目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保所党支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了以“科技助力生态果园建设”为主题的“水土保持科技助农助产”活动,对赣州各县(市、区)果业专技人员、果农和种植大户等共200余人进行培训;积极参与省水利科学院“服务基层水利博士团行动”,对宁都和修水等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等开展技术指导帮扶……支部服务企业与百姓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刊发的“百个支部办百件实事”相关文章中得到肯定报道。
科技兴水 | 坚守初心谱新章
自古以来,人类对水的探索与利用,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今,步入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兴水”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江西水保人坚守初心、谱写水利新篇章的行动指南,映照出人们对水资源高效管理、可持续利用的不懈追求。
——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水保所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把主责主业融入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南方红壤区和大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支撑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协同攻关,加强所内资源、力量统筹,持续放大组合效应。支部书记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提交了“提升南方丰水区干旱灾害防御能力”等高质量议案建议,党员队伍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争做宣传教育实践先行者。水保所党支部积极响应社会需求,组织科研人员参与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技术咨询、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水土保持服务。三年来,派出10余批次技术服务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最新法律法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与报告编制、设施自主验收等专题授课,主编的《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手册》《农林开发水土保持技术手册》,获得省水利厅高度认可,并印发给全省各有关单位。
——争当支撑服务主力军。水保所党支部探索总结出了坡耕地“一控二保”、山地果园“一高双低”、崩岗“三型”、林下水土流失“两类”、强烈侵蚀“两荒”治理等具有南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与模式,形成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经果林水土保持技术、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等系列的地方标准,并将这些科技成果在江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在党的旗帜下,江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如磐石般坚定,又如江河般奔腾不息。展望未来,水保所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四强”党支部的实践探索,将“三心”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江西水土保持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让江西的山更青、水更绿、土更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