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数”】智改数转赣企扬帆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4-11-11 09:50:56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4-11-11 09:50:56
位于南昌高新区的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外延车间,AGV自动转运小车在5G技术支持下进行自动搬运。(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又是一年好时节,赣鄱儿女奋进正扬帆。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5.8%,较上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一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为重点,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路径,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我省坚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立足江西特色优势,积极抢位发展、错位发展,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让工业“脊梁”挺起来、硬起来,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稳步向好。
新质生产力异军突起
赣江东岸,滕王阁超然独立,“东引瓯越”“西控蛮荆”,彰显出古时赣鄱大地的特殊区位。如今,江西省东接长三角、南通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更显独特。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里,集控屏上实时显示每一道工艺参数的变化;南昌易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中,一台台高精度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动化作业;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外延片生产车间内,“5G+智慧工厂”精准地控制着四周的生产线机器……
这是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缩影。9月25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公示了第二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名单。根据评审结果,南昌高新区等20个开发区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今年,南昌高新区通过“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的实践,已推动46家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走上了降本提质增效之路。
9月20日,记者从宜春经开区2024年“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引领数字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该区上云企业1638家,其中深度上云企业89家;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338个,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全市第一个省级锂电新能源产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该区接入企业33家,标识注册量4170万条,标识解析量3.16亿次。
智改转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小企业的必修课。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宜春经开区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实施“1269”行动计划,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宜春经开区先后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锂电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省数字经济集聚区、省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省5G科技产业基地、省第一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园区、省数字化转型优秀开发区。
制度创新引领企业创新
为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西制定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7月,江西发布《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提出全力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等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西以制度创新为先,强化政策供给,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突出企业创新与平台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江西省首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综合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填补了当地制造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瞿小华介绍,今年上半年,12条重点产业链实现引资3134.1亿元、签订产销合作金额868.3亿元、引进人才4295名;全省共协调解决765个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问题。当前,江西各设区市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相继出台了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多项政策,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在江西聚集,助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西以务实举措为企业营造了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并定期开展海外经贸推介会,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去。”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公关总监周明说,目前公司产品营销网络覆盖国内市场,制剂和原料药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切,离不开江西为企业搭建的坚实基础和广阔舞台。
数智赋能催生新动力
一年来,我省用足用好“两新”政策,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相继出台了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和支持转型11条措施,统筹3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率先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地方标准,成功获批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目前,全省企业上云上平台数量达43万家,8300多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
我省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着力提升产业链集群能级,推进实施链式集群提升行动。今年上半年,全省126个产业集群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7%;1至8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3%、18.0%、16.4%。
省级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未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发展新型孵化模式;南昌布局未来显示产业,正谋定快动、如火如荼建设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宜春、新余围绕未来能源领域,积极超前布局高能量比和高可靠性的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产业;赣州着力发展低空经济,建成国内首座工业级无人机射流式风洞试验室……
关键产品“上新”“卡脖子”技术突破,“江西造”“江西创”持续为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贡献力量。一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效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172家,全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增至8家,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目前,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已达60.27%,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6位,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经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全媒体记者 吁干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