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数”】纺织服装革新突围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4-11-11 11:17:46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4-11-11 11:17:46
在九江市德安县的一家纺织公司自动化车间内,工人给布卷生产设备接线。新华社发(朱海鹏摄)
瑞昌市华瑞(中国)缝纫线有限公司,工人在智能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魏东升摄)
5G数字化智能视觉分拣系统广泛应用于南康家具产业。
纺织服装是江西传统支柱产业,在促进外贸出口、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优生态,以链式思维、系统举措纵深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
今年上半年,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规划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48个、总投资达654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已完工投产项目32个、部分投产项目26个,年内实际投资达100亿元。其中,投资70亿元的华祥(中国)高纤年产120万吨聚酯长丝项目落户九江经开区,投资21.8亿元的江西恒洲纺织项目进度已完成80%,投资21.6亿元的江西圣山户外用布生产项目年内将试生产,投资20亿元的江西东启高科项目设备已进场调试,投资20亿元的华睿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投产……这一大批项目的落户投产将有力推动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为加快现代针纺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条,2022年,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推动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巩固产业链水平、引育服装品牌、推进智能化升级等方面,用政策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南昌市青山湖区有着“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的美誉,是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类产业基地,现有针纺企业2000余家,年产针织服装超20亿件,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针纺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东南亚等地的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文化衫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印花是文化衫生产制作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面对辖区印花企业“分布零散,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今年,青山湖区以产业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振兴和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占地面积达90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盛源印花产业园,将印花企业集中安置、集中管理,打造“绿色印花产业园区”。盛源印花产业园预计将引入行业领先印花企业30余家,引进高效能生产线100条,将有效满足辖区纺织服装企业60%的印花产能需求。
据了解,传统印花通常采用手工或机械方式,涵盖制版和调色、调浆等步骤,需要较多的人工和物料成本,适合大批量生产。相比之下,数码喷印设备可以快速精准地印制任意图案,同时拥有生产周期短、小批量生产成本更低等优点。为此,青山湖区积极为企业引入圆网印花机、椭圆形自动平网印花机、数码喷墨印花机、印花台板等数字化生产设备,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链条体系完整的印花产业基地。
目前,青山湖区推广应用智能装备5000余台套,重点针纺企业智能化应用率达60%以上,5G等数字化手段在针纺产业中应用广泛。
数字化转型“重中之重”
今年,江西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赣州市于都县召开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通过现场参观、召开工作会等形式,交流先进地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工作举措、经验做法,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组织部分市、县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负责人赴宁波市学习考察,深入了解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数字化服务商与德安县、共青城等地的6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对接,推动一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编印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及案例汇编,向企业广泛宣传《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举措》等数字化转型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主动调整,谋求转型。
日前,在位于于都县上欧工业园的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数条智能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屏幕实时监测生产数据,车间旁的仓库门前,工人们正忙着将牛仔服成品打包装车,准备销往欧美等国家。
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2020年落户于都。2023年,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该公司扩建了新厂房,并购置了智能化设备,采用新生产模式,打造智能工厂。一年多以来,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加持下,该公司产能实现大幅提升,订单源源不断,今年上半年产值达1.2亿元,全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是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向“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不断深化改革,鼓励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转型,引导35家服装企业建设智能车间。今年上半年,该县3家纺织服装企业入选省级“小灯塔”企业培育名单,2家纺织服装企业获“2023年赣州市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称号,9家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获“江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
“建档立卡”入企诊断
为将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了2024年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要点,包括重点任务、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企业培育、集群建设、重大活动6个清单,条目化、清单式统筹产业发展各项任务。截至8月底,列入清单的29项重点任务已完成17项,其他全年性工作有序展开;15项关键技术中已有11项开展技术攻关,8项已开工建设;30个重大项目中已有17个基本竣工;30家优质企业中有25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项重大活动中,已完成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青山湖针纺”消费节3项重大活动。
同时,江西省大力推进对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建档立卡”工作,逐步建立入企诊断、数字化改造和示范企业清单。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113家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了入企诊断,461家企业正在诊断中,1343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水平评级。
江西省部分重点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较快,其中,南昌市青山湖区建成了8家“5G+智慧工厂”,重点企业智能化应用率达60%以上;赣州市于都县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132家,其中66家企业实施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占比达50%。
今年以来,江西省共组织23家纺织服装企业参展、组织6家企业参观2024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帮助企业提升品牌能见度、知名度,寻找合作商机;组织5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对接。
今年以来,江西省共有21家纺织服装企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华兴针织、合协织带、卫棉纺织、骏晟纺织等一批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培育形成9个省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南昌市青山湖区、宜春市奉新县、新余市分宜县、赣州市于都县被评为“国家级纺织特色产业基地”。
(全媒体记者 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