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首页 > 市级 > 鹰潭 > 社会> 正文

以“祠堂说”激发祠堂活力,打造乡村基层治理新阵地

编辑: 经琬来源: 经济晚报2024-11-13 20:51:27

  近年来,江西省贵溪市雷溪镇围绕闲置资产盘活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度融合,将鯰桥村桂林组祠堂作为乡村治理示范点,以“五堂”建设为抓手,探索形成了“祠堂说”模式,将祠堂打造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新阵地。

健全理事会制度,变祠堂为“会堂”成说事地

  鯰桥村以祠堂理事会建设为抓手,打造村民议事新阵地。理事会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群众基础好、参事议事能力强的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推选产生祠堂理事共5人。理事会结合村组实际,按照民主集中原则,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议事机制,引导村民有事到祠堂说,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重点,面对面和群众交流说事、议事,全面打捞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确保协商结果公正公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据了解,2022年以来,该村祠堂理事会共打捞群众意见30余条,均予以答复或解决。并借助宅改工作契机,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立物业进乡村长效管护机制,成功解决农村群众急盼问题。

打造村级“微法庭”,变祠堂为“公堂”成说理地

  鯰桥村以拓展村级“微法庭”功能为抓手,打造村民普法新阵地。村级“微法庭”由法院干警联系对接,综治中心主任、法律顾问、村支部书记等参与,理事会成员作为特邀调解员,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现场调执、司法建议等服务,实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在祠堂定期组织召开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会,做好乡村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理事会成员的法律素质和调解能力,提升广大村民的法治意识,增强广大村民法治素养。

  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16起,进行法律明白人培训12次,法治宣传14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2次。

开展“两大活动”,变祠堂为“礼堂”成说喜地

  以祠堂为载体,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不定期在祠堂组织送戏下乡、儿童绘画比赛、读书比赛等活动,让村民在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已开展相关文化活动11次,参与人数达到600余人次,并且结合本地乡贤资源,号召捐资近19万元,助学近100人。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编制群众容易记忆、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公共行为,践行文明准则。通过发动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家有喜乐事提前报备,理事会成员尽早介入,形成以在祠堂简办红白喜事为荣的良好风气。累计监督办理相关宴会20余场,切实营造好村风好民风。

建设“三个场馆”,变祠堂为“讲堂”成说学地

  推动理论教育入村入户,打造党员教育馆。让党的先进理论进祠堂,推动祠堂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

  推动产业技术入村入户,打造产业培训馆。组织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开展农业生产、农机使用、农业科技等技术培训会,带动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11家,农业产业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种植业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业态进化,实现年综合产值达3500多万元,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培养农村致富能手12名。

  推动改革开放入村入户,打造改革动员馆。发挥祠堂场地大的优势,举办农村改革宣传大讲堂,打造改革成果展示区,加速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宅基地改革等顺利推进,使改革政策入脑、入心。

​落实“四个保障”,变祠堂为“厅堂”成说善地

  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打造妇女之家。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围绕权益维护、科学教子、健康生活、等方面开展活动,让妇女感受到“家”的贴心与温暖,引导妇女争做“社会好妈妈”关爱留守儿童。

  推动老人权益保障,打造夕阳红之家。依托祠堂建立互助养老中心,开设爱心食堂,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食”光,养老中心服务辖区老人共30人,其中包括空巢老人8人。

  推动儿童权益保障,打造儿童之家。在祠堂打造儿童活动中心,提供托育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营造良好课外活动氛围,让小朋友开心快乐地学习,共服务辖区内儿童60人,其中留守儿童16人。

  推动劳动权益保障,打造就业之家。开展招工就业培训,搭建企业直接联系群众平台,促进企业吸引劳动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通过祠堂的对接平台功能,桂林组13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含脱贫户5人,人均工资收入达到3000多元,实现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蒋程瑶 刘小红)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