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首页 > 头条> 正文

【新春走基层 】寒潮来袭电力巡检保供电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2-10 09:18:59

2月8日,为应对寒潮,国网抚州资溪县供电公司电力工作者对线路设备进行全面巡检。


  2月7日,抚州市资溪县迎来今年首场寒潮,当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

  2月8日8时,国网抚州资溪县供电公司大觉山供电所的邹沁洪、朱祥和章宇立即开展输电线路巡视。他们虽然都是进入公司不久的青年员工,但2024年初寒潮对电网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醒着他们这不仅是温度考验,更是一场与自然法则的无声博弈。

  驶过一段颠簸的山路,抢修车在下包台区的一块空地上停住。邹沁洪熟练地启动无人机,开始对输电线路进行高空巡视。“测一下13号杆的引流线接头。”朱祥提醒邹沁洪,“去年冰灾这里出现过接点过热。”他们仔细检查每一处杆塔和每一段线路情况,记录数据,并仔细评估周围树竹是否有外破风险。

  资溪县地形复杂,丘壑纵横,森林覆盖率高,每逢极端天气树竹容易折断,给线路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近年来,新设备与新技术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输电线路巡视模式。如今,运用无人机多角度巡视线路,让电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13号杆引流线接头温度正常……”邹沁洪操控无人机沿线路飞行,在导线接头、金具连接处等重要风险点定点悬停,并通过回传的实时图像对杆塔导线全面巡检。

  “章宇,山坡上有根竹子可能威胁线路。”邹沁洪通过无人机回传图像发现异常,山坡上一根枯黄的竹子在寒风中摇摇欲坠,以危险的角度朝着电网线路倾斜。“竹子被吹断了很可能会导致搭线跳闸!”章宇当即决定处理,一边打开汽车后备箱取工具,一边招呼邹沁洪,“你拿绳子,我拿柴刀。”

  从停车的地方到竹子所在的山坡需要攀爬一段山路,两人带上必备的工具,沿着山间小道,互相搀扶着向上攀爬。经过一番努力,竹子被他们砍断,按预定方向倒下,线路威胁成功解除,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天色渐暗,邹沁洪、朱祥和章宇结束了一天的巡检工作,疲惫却满足。他们是千万电力工作者的小小缩影,用自己的坚守为寒潮中的群众送去温暖。

  (王涵立 全媒体记者 熊嘉)



深夜“出诊”的高铁道岔“针灸师”


  随着昌九城际铁路最后一趟列车驶过,繁忙的铁路线上“恢复”了宁静。昌九城际铁路共青城站旁的工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工务机械段机械维修三车间W302班组的职工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正进行维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春运期间,列车密度增加,车站进站区域的道岔轨道设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铁路职工需要在没有列车运行的深夜,挑灯夜战进行道岔捣固,消除道岔区段“三角坑”、高低不良等病害。道岔捣固车能凭借特有的4个独立捣固装置、16把高强度金属捣镐在情况复杂的道岔内“灵活”穿插作业,作业过程和中医针灸类似,因此大家形象地把道岔捣固车操作手称为道岔“针灸师”。

  零时,施工命令按时下达。一声悠长的鸣笛声后,两台道岔捣固车进入作业区段。负责操作道岔捣固车工作装置的“00后”操作手万志奇根据作业指令,按顺序打开几十个旋钮,并关注各个指针的变化,不到5分钟,万志奇已经完成了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这个就是要熟练,形成肌肉记忆。”万志奇说道。

  施工开始后,道岔捣固车缓缓向前,在晃动的操作位上,万志奇一手握着对讲机、一手握着操纵杆,眼神专注地观察着捣镐在岔枕间的停留位置,待捣镐停在两根枕木间,他看准时机,用脚尖轻轻点动捣固踏板,车辆“机械臂”随着他的动作将沉重的线路挑起,捣镐像“针”一般精准地在枕木石砟间穿插捣固。

  道岔捣固车长32米,重达100吨,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但是干的却是“精细活”,为了保障高铁列车运行安全平顺,道岔捣固施工精度要在“毫米级”。

  班组长刘宝库负责线下作业盯控,他在道岔捣固车四周迅速移动,观察作业状态,遇到特殊地段,他使用对讲机指挥操作手调整捣镐位置,在确认不会损坏线路后发出指令。同时,他还要实时观测作业后线路水平数据,及时通知操作手对捣镐下插深度、夹持时间等参数进行微调,确保作业精度符合要求。

  “对于我们养路人而言,工作的好坏就在毫厘之间,道岔区段每天近百趟车,十几万名旅客要通过,所以给道岔做‘针灸’,‘穴位’必须找准,精度必须达标。”刘宝库介绍。

  5时5分,施工结束,他们共完成2组道岔的捣固任务,经过检验,施工质量优质。30分钟后,他们返回驻地,此时,天色渐亮。经过了一晚上的奋战,大家终于能好好地睡一觉。

(高晋 全媒体记者 熊嘉)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