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春节我在岗 守护万家灯火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2-05 09:34:41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2-05 09:34:41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总有一群人坚守岗位——在轨道交通线上、项目工地上、水运航道上……一位位坚守一线的普通职工将无私的奉献和责任担当筑成了新春佳节里人民最安心的保障。
南昌地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信号系统动车调试工作。
吃睡在岗 项目冲刺
“顺利通过了!我们离开通运行又进了一步。”1月29日,南昌地铁2号线东延工程信号系统成功通过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专业评估,顺利取得空载试运行安全证书。这意味着南昌地铁3条延长线均具备空载试运行条件,即将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
此次测试工作对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进行了全面检验。在测试过程中,第三方检验机构依据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信号系统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多个方面。
据介绍,自信号系统动车调试工作启动以来,面对现场复杂的测试场景环境,以及与既有线路的贯通衔接测试难点,地铁项目管理团队精心谋划,结合线路特性与工期节点,多次对调试计划进行优化迭代,对调试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调试效率,还确保了工程质量。
春节期间,地铁建设者们坚持“吃在现场,睡在现场”,凭借着精细的工匠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步一脚印,完成了几百个列车运行场景的测试工作,保障信号系统得到安全验证。
“为加快推进南昌地铁3条延长线项目建设,力争今年6月底前通车目标顺利实现,春节期间,地铁3条延长线土建及机电工程近200人坚守工地在岗施工。”南昌地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南昌地铁3条延长线正在全面进行系统联调联试工作,接下来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南昌地铁建设者将对信号系统进行跑图测试,以保证列车运行图的兑现率、列车的正点率、列车服务可靠度等关键指标满足开通运营条件。
深山有爱 供电送暖
在赣粤交界的茫茫大山深处,隐匿着一座名为墩头村的小村落,96公里的蜿蜒山路,将墩头村与外界远远隔开,使其成为龙南市交通最为不便的边远山村,亦是江西省版图上最南端的一抹静谧所在。
墩头村常住100来户人家,大多是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生活奔波在外。老人潘金同今年75岁,两个女儿都在广东成家,因工作繁忙,今年不能回来过年,这个年似乎也变得冷清起来。就在春节前两天,家里的电灯突然闪烁不定,老人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只能打电话到国网赣州龙南市供电公司杨村供电所求助。
接到老人的求助电话,杨村供电所副所长林志成立即会同客户经理陈伟前往老人家中。由于地势偏远、山路曲折,车辆行驶困难,工作人员一路颠簸,耗费了近两个小时,才终于抵达潘金同所在的村子。
当来到潘金同家后,电力工作人员迅速找出了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的问题,并熟练地帮忙更换了老化线路,同时,电力工作人员还用方言向潘金同讲解用电安全知识,告知他如何避免类似问题,以及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不仅如此,电力工作人员还贴心地为潘金同送上了米、油等慰问品,陪他唠唠家常,缓解老人对女儿的思念之苦。
潘金同满是感激地看着前来帮忙处理用电问题的电力工作人员,动容地说道:“平常供电所的人也很关心我们,经常有什么问题,打个电话,就会来帮我解决。现在要过年了,家里的灯坏了,我不会修更不敢修,你们从那么远过来帮我处理,十分感谢你们。”
春节期间,电力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了墩头村春节的平安祥和,让深山之中的年味儿不仅有烟火气息,更添了浓浓的温情。
守护航标 航道畅通
1月31日清晨,当市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南昌航道所遥控遥测平台突然响起警报声——洪州大桥#5、复兴大桥#2等五处重点航标数据异常。
航标就是船舶的“眼睛”,航标毫厘偏差都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南昌航道所值班负责人话音未落,指挥中心大屏已弹出三维电子航道图。物资保障组10分钟内备齐航标灯器、太阳能板等抢修装备。当日9时,“模范党员”朱闵翔船长率领应急班组——“赣航标105”班组,驾驶着“赣航标105”破浪前行。
江风裹挟细雨,寒意逼人。抢修队员来到目标水域,登上航标检查,发现受近期水位波动和寒潮双重因素影响,航标已偏离预设坐标。班组班长李坚强立即指挥启动甲板吊机,随着钢缆缓缓收紧,偏移的航标逐渐归位。抢修队员还对航标灯光、标体等反复检查,确保助航功能完好无损。经过数小时风雨中的连续作业,五处异常航标全部复位。完成抢修后,队员们又对标体进行细致清洁,红白相间的航标在灰蒙蒙的江面上格外醒目,为往来船舶点亮了安全的航程。
暮色渐沉,江面上珠链般的航标灯次第亮起,为夜航船舶勾勒出清晰的航道轮廓。朱闵翔在航行日志上记录:正月初三,航标参数全部达标,南昌辖区航道畅通无阻。合上航行日志本时,船窗外的航标灯正与两岸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这是航道人年复一年的春节坚守,用专业守护着黄金水道的航运脉搏。
(全媒体记者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