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城南街道:老旧小区“自理”焕新,群众幸福可感可及
编辑: 经琬来源: 新余市城南街道2024-03-21 08:58:12
编辑: 经琬来源: 新余市城南街道2024-03-21 08:58:12
“我们小区在火车站附近,之前小区的安保、环境和基础设施堪忧,就拿进门的这条巷子来说,垃圾乱堆乱放,到处是‘飞线’,长期是无人管的状态。可自从成立业主委员会后,附近环境不仅整洁了、路修了,门禁也装好了,还专门配备了长效且完善的日常管理。”说起小区的变化,家住渝水区城南街道站前西路30号小区的居民周华交连连称赞。
据了解,站前西路30号小区建于90年代,现有54户住户,由于年代久远且离火车站近,地理位置繁杂,周边小宾馆、小餐馆较多,很多物业公司不愿进驻,多年来缺乏管理,小区环境脏乱差情况越来越严重。
自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城南街道站前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辖区内“三无”小区无人管、老旧小区不好管的难题,全力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为群众捧起稳稳的幸福。
“一键打包”引入业主委员会
站前西路30号小区作为典型的开放式小区,站前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选举产生业委会成员,带动小区志愿者和网格员,连同社区委员一同参与小区管理,将小区保洁、安保、门禁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建立一整套小区财务管理制度,将重要信息及时公开公示,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现在小区路灯坏了,不仅直接就有人来修,费用还可以由业委会报销,社区工作人员记账,这样既能形成小区自治,又能确保不乱用费用,我们每年交纳200元物业费,也觉得很安心。”住户陶芳平说道。
“将‘三无’小区引入业委会,再由我们社区党组织介入,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小区收费问题,也是一个基层治理问题,通过‘业委会’这个载体,我们找到了居民群众的利益联结点,党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大家齐心协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维护好,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的社区氛围。”站前社区党委书记简洪介绍说。自2022年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以来,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入户调查满意度达98%以上。
“民意话筒”探索居民自治
“自从有了小区业委会后,我们只要在这个‘小板凳会议室’坐一坐、议一议,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道。在以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火车站附近的治安较差,晚饭后,居民们都不太敢出门,停在家门口的电动车也经常被偷,小区进门通道经常被外来汽车占用,居民家中被盗也时常发生,小区居民们苦不堪言。
自从成立业委会后,“小板凳议事”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立“门禁卡”,“一人一卡、无卡免入”成功破解了小区安保问题。从此,“小板凳议事”不仅成为小区自治的议事平台,也是社区听民声、解民忧的连心纽带,把“话筒”交给居民,凡事多讨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决定,这样畅所欲言的快速沟通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居民们参与小区自治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填补空位”解锁服务新模式
为更好地实现业主自治自管、自我服务,该小区居民还根据自身优势,自发组建小区维修志愿团队、小区环境卫生志愿队及小区巡逻队等,让小区的环境卫生、家电和水管维修等日常小事有专业人员日常维护。
针对小区里的一些老人和需要提供特殊服务的人群,只需一通电话,志愿服务队员就会免费提供上门服务,真正构架起居民邻里之间的连心桥,打通小区自治服务最后“一米”。“志愿队成立以来,居民之间也变成了一家人,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正能量的‘声音’也渐渐占据了小区的主导。”小区志愿队队长胡小武说道。
近年来,城南街道不断创新基层管理方式,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局外人”到“主人翁”,不断激发居民小区自治“新活力”,先后涌现出了站前西路30号、龙凤花园、金丰名居小区等一批典型自治小区。下一步,该街道还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小区自治,真正实现无物业小区自治、物管会全覆盖,重塑城南老旧小区新面貌。
(吴瑾、付婷、刘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