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上饶广信区:

“活水兴鱼”绘就民富村美新图景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4-19 09:05:23

上泸镇鲟鱼养殖基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近年来,上饶市广信区上泸镇依托生态资源禀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足“水”优势,做活“鱼”文章,鲟鱼养殖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出海”闯市场

  在上饶鲟鳇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加工车间,该公司国际业务总监尚未介绍,该公司2000平方米的出口级加工厂正以每日生产800公斤高品质鱼子酱的速度运转,十万级洁净度标准下,工人们需在15分钟内完成16道核心工序,盐度控制精确到0.1%,每颗鱼卵直径严格筛选至2.8毫米以上。

  今年年初,上饶鲟鳇科技有限公司将生产的300余公斤高品质鱼子酱发往阿联酋迪拜、8吨活鲟鱼出口至哈萨克斯坦,让该公司成为江西鲟鱼产业参与“一带一路”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谈及“出海”历程,该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高庆丰坦言,前两年订单形势不错,公司逐渐萌生了出口意愿。2024年,该公司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6万余平方米养殖池塘、2000余平方米深加工车间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现在公司鲟鱼年产量已从25万公斤跃升至100万公斤。

  但开拓国际市场初期,鱼子酱运输时效不高、冷链条件较差,鲟鱼进出口手续复杂等难题接踵而至。“针对鱼子酱运输问题,上饶海关主动上门指导,帮我们建立全链条质控体系,还开辟‘随报随检’绿色通道,极大压缩了产品出口通关时间。”高庆丰表示。

  除了政务服务靠前,政策“组合拳”持续赋能。近年来,广信区上泸镇把产业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坚持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鲟鱼特色养殖产业,着力推动乡村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2023年12月至2024年9月,上泸镇投入财政资金28万元帮助企业完成80余亩池塘标准化改造。经过改造提升,养殖池塘实现进排水分离,减少病害交叉感染,鲟鱼平均发病率降低20%,大大减少了用药成本;同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处理后的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大幅提升池塘养殖水质,减轻了对周边河涌的水质影响。

  “我们已与哈萨克斯坦达成战略协议,今年公司鲟鱼出口量预计达15吨。活鱼能游向海外,绿水青山真成了‘聚宝盆’。”高庆丰表示。


好水养好鱼

  “鲟鱼是冷水性鱼类,对水质水温要求很高。当年我们在广信区投资建厂,正是看中了当地优质水源。广信区上泸镇地处大坳水库下游,水量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水质标准常年达到Ⅰ类,生态环境优越,水温也适合养殖鲟鱼。”高庆丰向记者介绍说。

  科技赋能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为做大做强鲟鱼产业,该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特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在有序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提高鲟鱼卵品质。目前,该公司鱼子酱蛋白质含量达28%,已达到欧盟标准。

  绿水生金,青山富民。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上泸镇鲟鱼养殖基地渐成规模,先后引进鱼片、鱼子酱等深加工项目,如今已形成从鱼苗繁育到成品鲟鱼养殖、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上泸镇鲟鱼养殖基地销售额逾4000万元,带动当地近2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鲟鱼博览馆、鲟鱼渔家乐、文旅综合体……为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上泸镇围绕鲟鱼特色生态养殖产业,更长远的规划正在铺开,未来这里将形成“春赏鲟鱼游、夏品鱼子宴、秋钓生态鱼、冬享田园乐”的全季文旅产业链,持续将当地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从山间鱼塘到国际餐桌,从传统养殖到产业融合,这条“水中贵族”的成长轨迹,正是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当清澈的泸溪水滋养着千万尾鲟鱼摆尾,当科技赋能让“鱼子经济”迸发新活力,一幅“水清鱼跃、民富村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全媒体记者熊嘉)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