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首页 > 工信> 正文

江西赣江新区以“数”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日报2025-05-27 10:30:49

  设立于2016年10月的赣江新区,是中部地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改革发展综合功能平台。近年来,赣江新区聚焦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发力,走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2024年,赣江新区以不到江西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3.5%的经济总量。赣江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路径有何独到之处?


江西赣江新区


27Y3.png

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


找准发展突破口


  成立之初,国家就赋予赣江新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的“两区两地”战略定位。

  江西省提出将赣江新区打造成江西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赣江新区管理体制的意见,以及《关于支持赣江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动赣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举全省之力建设赣江新区的强大合力。

  带着大家的殷切期盼,赣江新区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盘活资源、完善配套、做强产业、聚集人气,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区。

  2024年,赣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翻番,达1188亿元,以不到江西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3.5%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速常年保持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倍增,有力支撑了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战略实施。

  去年,国务院出台《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促进赣江新区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根据《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江西配套制定了《加快推动赣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

  这些量身定制的政策为赣江新区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赣江新区紧扣国务院赋予的功能定位,以发展数字经济为突破口,聚焦网络微短剧、数据产业、工业软件等数字经济细分赛道,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力争培育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2024年,赣江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164家,实现营业收入367.8亿元,增长4.9%,数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竞逐微短剧赛道


  脚踏滕王阁,袖揽匡庐云;执卷阳明路,泛舟鄱阳湖……在“麟跃·赣江AI实验室”,一段古风短视频勾勒出江西千年文脉与自然山水交融的悠远意境。屏幕上,人物表情动作自然、声音流畅有感染力,很难看出是AI作品。

  “麟跃·赣江AI实验室”由赣江新区与欢瑞世纪、阶跃星辰等通用大模型企业和江西财经大学人工智能评测研究院联合组建,能够快速完成微短剧脚本撰写、分镜拍摄、角色设计等全流程智能化创作,直接生成204帧、540P分辨率的高质量视频。

  “微短剧产业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奇点的生产力革命。当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短剧与智能算法双向奔赴,将形成千亿元级别的商业规模。”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道出新技术赋能微短剧产业的无限可能。

  以政策服务打开产业格局,以版权保护筑牢产业底线,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空间,以文化赋能提升产业价值,布局微短剧产业仅仅一年的赣江新区,在全国微短剧产业布局中迅速找准了发展坐标。他们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已成为微短剧产业跃升新赛道的先行者。

  “发展微短剧产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的布局。”这是赣江新区微短剧产业链相关人员达成的共识。微短剧既是数字经济产业的蓝海,更是承载创新创业梦想的星辰大海。

  2024年上半年,赣江新区抓住微短剧风口,制定《关于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及实施细则,出台支持微短剧出海的政策措施、数字文化领域专项人才政策等,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版权确权和标准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大礼包”。在这里,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约1500万元支持。

  赣江新区还组建规模近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精准投向以IP孵化、版权运营、出海发行等见长的生态型平台企业及项目,并为微短剧拍摄、投流、出海等提供金融支持;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全国首款“短剧贷”金融创新产品。

  在赣江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大门口,“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江西网络微短剧版权快维中心”两块牌子并排树立。赣江新区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微短剧综合服务中心。去年6月以来,13名“剧管家”持证上岗,从剧本构思、备案审批到政策支持、场景协调,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生命周期”服务。

  标准化的高效流程,助力微短剧在赣江新区实现“备案初审3个工作日,成片预审5个工作日”的审批速度,比传统流程提速超70%。自正式运营以来,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共受理微短剧149部,其中,通过规划备案125部,上线备案30部。


数据工厂拓空间


  在赣江新区,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通过构建数据标注、生产、交易和保护全产业链,赣江新区吸引了协鑫智算科技、软通动力等头部企业,开展中医药、医疗影像行业大模型数据加工标注业务,打造行业“数据工厂”。

  走进赣江中药创新中心装置楼的多维多通道分离纯化平台,14只容量500升至2000升的流动罐整齐排列,与多维多通道分离装置的泵系统相连接。不同中药在这里经过聚类、极性、正交、特异性、异构体“五维”分离后,将被高效分离出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随后,通过大数据整合分析系统,重点构建中药物质组成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靶点活性数据库,整合分析饮片—化合物—靶点—方剂—疾病关系,系统阐释中药的科学内涵。

  “通俗地说,就是搞清楚中药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为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阐述奠定数据基础。”赣江中药创新中心大数据研究组算法工程师张晨表示。截至目前,赣江中药创新中心已针对常用中药材、饮片和方剂,搭建了中药物质组成结构标准数据库。拟依托AI构建行业级数据工厂,加速中药数据治理,打造中医药大数据中心。

  2024年5月,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落户赣江新区,作为我国领先的国产软硬一体产品及服务提供商,该公司将充分发挥鲲鹏、昇腾AI、开源鸿蒙等根技术引领带动作用,助力赣江新区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2024年9月,赣江新区与百度智能云合作共建百度智能云(江西)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围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今年1月2日,江西一脉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赣江新区签订招商合同,共建医学影像全产业链……

  聚焦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发力,一批数字经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数字热潮”在赣江新区处处涌动、蓬勃发展,大量高精尖人才纷至沓来。如何把人留下来、留得住?赣江新区以“生态思维”谋篇布局。为了让高层次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新区通过购买市场房源、接管盘活政府存量房源、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集中新建人才公寓,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平台,为人才提供和落实特殊津贴、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

  在儒乐湖新城核心区域,总投资180亿元的万科万创科技城拔地而起。当地以打造“飘着咖啡香的科技城”为导向,为企业推出审批、签约、落户全过程“一对一”管家服务,汇聚了3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大量高精尖人才。

  “让工作者向往在这里生活,让居住者向往在这里工作。”一幅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赣江新区徐徐展开,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持续激发创新人才发展活力。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