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首页 > 头条> 正文

江西绘就稳就业壮美画卷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6-04 10:30:48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在赣鄱大地上,一场关于“稳就业”的生动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稳就业”置于“四稳”之首,以政策为笔、以服务为墨、以创新为纸,勾勒出一幅就业局势总体平稳、质量稳步提升的壮美画卷——

  江西连续两年获评国家促进就业工作激励地区,连续四年有设区市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提升示范项目。

  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万人;农民工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1100万人以上,其中省内就业占比提升至45%,就近就业趋势明显。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比例超60%;技能人才待遇显著提高,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月薪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2024年全省新增经营主体超80万户,带动就业超200万人。


政策赋能:构建稳就业“四梁八柱”

  政策是稳就业的“方向盘”和“助推器”。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深化落实中央精神,结合省情实际,构建起覆盖广、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体系,为稳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024年,江西省出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将就业优先政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等核心目标。同年,《关于加力重点领域岗位挖潜扩容的若干措施》重磅落地,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通过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创业扶持等组合拳,累计新增岗位超50万个,为劳动者搭建起广阔的就业舞台。

  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江西创新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以上饶市为例,当地通过社保系统与大数据比对,无须企业申请、无须提交材料,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资金。德兴市的江西科兴药业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30余万元的稳岗返还资金如“及时雨”般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企业将资金用于稳定岗位,不仅降低了裁员风险,还留住了核心人才。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免申即享”获得2.55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用于新员工培训和福利改善,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2024年,全省通过“免申即享”模式惠及企业超10万家,发放资金超50亿元,真正实现了“政策找企、资金直达”。


2025年南昌初夏综合人才招聘大会现场。


  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西省建立“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机制,2024年全年开展招聘会超2000场,提供岗位信息超100万条。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计划”,通过“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2024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超90%。新余高新区就业之家便是典型案例,2024届毕业生李宇庆通过就业之家平台,从简历投递到入职仅用2天时间,创下“快聘”新速度。在农民工就业方面,全省建立1100万人以上外出务工规模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劳务输出对接会、返乡创业园区建设等举措,实现农民工“出得去、稳得住、富得了”。


服务升级: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一处蓝白相间的“5+2就业之家”格外醒目,这里不仅是求职者的“加油站”,更是企业的“人才驿站”。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13万家“5+2就业之家”,构建起“城市15分钟、乡村15公里”就业服务圈,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以前找工作跑断腿,现在刷个抖音就搞定!”南昌市民陈先生道出了许多求职者的心声。南昌市就业之家通过抖音官方号开展直播带岗活动,主播不仅传授简历制作技巧,还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陈先生在主播指导下优化简历后,成功入职国力集团技术岗位。这只是线上服务的一个缩影,全省“5+2就业之家”小程序注册用户超300万,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超200万条,实现了“人找岗位”与“岗位找人”的双向奔赴。

  在线下,各地就业之家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集成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功能。上饶市创新推出“节庆集会+就业”“主题活动+就业”“特色产业+就业”等模式,让就业服务融入民生场景:铅山县结合畲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广丰区利用传统赶集日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家门口”就业对接;德兴市、鄱阳县借助“世界社会工作日”等主题活动推广就业之家小程序;广信区望仙乡、婺源县大鄣山乡依托文旅产业,打造“产业+就业”联动模式,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解决了就业难题。


横峰县就业中心于2025年5月组织开展的中式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班现场。


  在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田耕记”订单班的学生们正在实操教室里紧张实训,这种“理论+实践+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企业所需技能。在上饶,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与欣园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8名职工取得光学磨工中级工证书,预计获得11.2万元培训补贴,实现了“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精准培养。


技能提升:激活就业“内生动力”

  在新余市渝水区惠心职业技能学校,晏红菊正在认真练习婴幼儿护理技能。几个月前,她还是一名靠体力劳动谋生的农村妇女,如今已成为一名专业育婴员,月薪超5000元。这一转变,得益于江西省大规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2024年新余市惠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育婴员)培训。


  江西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2024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超30万人次,覆盖电工、育婴员、电子商务等50余个工种。各地结合产业需求,打造特色培训品牌:新余市聚焦新能源产业,开展光伏组件生产、锂电池制造等专业培训;上饶市依托光学产业,开设光学磨工、镀膜技术等课程;南昌市围绕现代服务业,举办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培训班。通过“培训—考证—就业”闭环服务,参训人员就业率超80%,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江西每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涵盖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传统工艺等多个领域。2024年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吸引超10万名选手参赛,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赣鄱工匠”。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不少毕业生通过大赛提升技能水平,最终被优质企业录用。大赛不仅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舞台,更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激发了广大劳动者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情。

  江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培育“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特色班级超500个。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江铃汽车集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毕业即就业,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共建“高铁工匠班”,为铁路系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全媒体记者 吁干辉李军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