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思溪延村:徽商遗韵里的千年时光
编辑: 高紫荆来源: 经济晚报2025-06-06 10:00:10
编辑: 高紫荆来源: 经济晚报2025-06-06 10:00:10
若说婺源是镶嵌在赣北山水间的明珠,那思溪延村便是明珠上最温润的纹理。当春日的油菜花海漫过粉墙黛瓦,人们只知道这里是“中国最美丽乡村”,却不知这片土地的肌理中,早已镌刻着千年徽商文明的密码。
延村原名“延川”,南宋庆元五年,先民临水而居,寄望子孙绵延、川流不息,这份朴素的祈愿在岁月里沉淀成村落的筋骨。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婺源作为古徽州的重要一脉,延村人更是勇立潮头,将漫山遍野的茶叶与木材化作商队驼铃里的财富密码。他们肩挑背扛,沿着新安江的水路,将江南风物运往五湖四海,又用赚得的白银反哺桑梓。青砖小瓦马头墙间,明代私塾的朗朗书声与清代“明训堂”“福绥堂”“笃经堂”的雕梁画栋相映成趣,56幢古民居如同凝固的史诗,诉说着“贾而好儒”的徽商传奇。
在延村的古建筑群中,福绥堂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这座占地600余平方米的三进三层老宅,自乾隆末年落成,便开始书写跌宕起伏的故事。200多年来,它见证过徽商鼎盛时的车马喧嚣,也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沉寂。晚清时期,左宗棠在此设营,与太平军周旋;抗日烽火中,唐式遵将军将司令部迁至此处,指挥二十三集团军在皖地浴血奋战。将军的脚步踏过斑驳的石板,将家国大义融进了木雕窗棂的每一道纹路。
如今的思溪延村,既保留着徽商故里的古韵,又焕发着新的生机。镇政府引导的“以房养商、以商养房”模式,让民宿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游人走进福绥堂,触摸着历经岁月打磨的梁柱,耳畔仿佛传来百年前的马蹄声与现代游客的惊叹。古宅的每一寸空间,都在诉说着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曾经的商帮传奇,正在新时代的文旅浪潮中续写新的篇章。
(李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