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6-25 19:41:34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6-25 19:41:3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梳理江西近年的重要政策举措,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全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下大力气加大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梯度培育力度,同步提升产业“含绿量”和发展“含金量”,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
产业增“绿”
2024年1月26日,江西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江西要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上走前列、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走前列、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走前列、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走前列。如今,这一《决定》实施情况如何?
改革争在朝夕,成效重在落实。记者获悉,《决定》实施以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1269”行动计划为引领,聚焦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水平、推动工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以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等产业为重点,严禁违规新增产能,大力实施“千项技改、万企升级”行动,推进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钢铁行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材行业碳排放呈现达峰态势,环保、安全达标的化工园区数量达29个,铜、稀土产业再生利用比例超六成。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瞄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攻方向,发挥产业链链长制作用,统筹工业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等政策合力,持续提升产业能级。1—4月,全省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8%、14.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4.3%、22.5%,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9.2%、56.2%。
加强碳排放和碳足迹管理也是江西引领工业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例如开展锂电产业涉碳专场服务,重点指导外向型企业加强碳排放、碳足迹管理;支持江铜等企业参与制定国家碳足迹核算规则,推动赣锋锂业等企业完成产品碳足迹认证;推行低碳采购模式,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2家,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低碳协同发展。
态势趋“好”
“十四五”是落实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工业则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点领域。为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化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走深走实结构降碳、能源降碳、节能降碳、循环降碳、数字降碳、科技降碳六大路径,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改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协同发力,从各项核心指标来看,全省工业节能降碳呈现良好态势。
工业能效水平居全国前列,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工业节能目标。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6%,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降幅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地区第二位。“十四五”前四年,全省累计下降16.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全省“十四五”工业节能目标(确保下降12%,力争下降13.5%)。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0%,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工业用能保持合理增长,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全省工业用能量较上年增长0.3%,支撑了工业经济增长8.5%,萍乡、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7个设区市用能效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前四年,全省工业用能累计增长14.2%,以年均3.3%的用能增速支撑了工业经济增长8.1%。
工业用能结构持续向好,高耗能行业拉动工业能耗强度下降作用明显。得益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较快增长、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2024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规上工业比重降至83.44%,其中高耗能制造业占比49.63%,均为历史最佳。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0%,拉动规上工业下降近8个百分点,铜冶炼、铅锌冶炼、合成氨、尿素、炼焦等细分行业能效优于国家标杆水平。
重点用能企业降耗成效明显,4家企业能效领跑全国。2024年,416家能耗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用能量同比下降2.7%,其中234家企业用能量下降、143家企业降幅超10%,新余钢铁、弋阳海螺、江西万年青水泥等用能大户分别下降10.1%、11.6%、23.1%。累计培育了江铜铅锌金属、贵溪冶炼厂、金德铅业、江西心连心4家国家级能效领跑者,能效水平领跑全国。
政策向“新”
曾几何时,传统工业长期戴着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帽子。而今,作为传统产业大省,江西抢抓政策机遇、释放政策红利,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建材、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故事已在江西各地广泛涌现。
具体来看,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十四五”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先后出台了全省新一轮工业强省意见,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同步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导各地、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细化制定落实方案;印发了全省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和绿色制造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指引。
完善推进体系、服务体系也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靶向举措。逐年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要点,压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职责,组织召开了全省工信系统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宣贯会、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形成了“部门联动、市县协同”的工作格局;创新实施“江西绿色制造服务行”,加强绿色制造服务商培育管理,构建“一园区一机构”的稳定服务模式;聚焦传统产业,集合优质服务资源,入园进企开展服务80余场,为2500余家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碳足迹管理等深度服务。
与此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重点行业,持续提升产业链群绿色化水平。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例,紧紧围绕稀土、铜等特色优势细分产业,开展了绿色低碳转型活动,出台支持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集群“铜10条”,编制全国首个省级铜产业低碳转型项目评价标准,推动鹰潭建成全国首个铜产业双碳智慧服务平台;推进中国稀土集团年产1000吨稀土无铵开采绿色矿山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友力科技公司成为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钕铁硼废料回收利用企业,赣州稀土二次回收利用量占全国6成以上。
传统产业市场广、规模大、数量多,这些政策导向既折射出对传统产业潜能的再认识,更蕴含着对传统产业地位的再审视。今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启动“十五五”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研提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细分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鹰潭铜产品碳足迹核算等标准落地见效。
(全媒体记者 刘迟 全媒体见习记者 曾莎莎/文 全媒体记者许玉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