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南昌分行-以案说险:天上不会掉陷阱,“火眼金睛”防陷阱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08 14:49:48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08 14:49:48
【案例详情】
65岁的退休教师王先生在微信群看到一条“XX银行十周年庆,派发500万现金红包”的链接,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他点击进入。页面设计精美,有银行LOGO和活动公告,显示他“幸运抽中500元现金红包”。王先生很高兴,按照提示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随后,页面跳转至“领取验证”环节,要求输入短信验证码。王先生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短信,虽有些疑惑,但页面提示“30秒内输入有效,超时奖金作废”,他担心错过机会,赶紧输入。不到10分钟,王先生连续收到5条银行消费短信,合计被转走3.2万元。他惊慌失措,赶紧联系银行,才发现自己遭遇了“虚假红包诈骗”。骗子利用他填写的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完成了快捷支付绑定和盗刷。
【案例分析】
1.诱饵投放:诈骗分子在微信群、短信或社交平台发布“银行/机构周年庆红包”“抽奖活动”等虚假信息,利用银行LOGO、官方话术增强可信度。
2.心理操纵:页面显示“30秒内输入有效,否则奖金作废”,迫使受害者快速操作,降低思考时间。
3.信息收集:受害者点击链接后,进入高仿银行页面,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同时要求输入短信验证码,骗子借此完成快捷支付绑定或直接转账。
【风险提示】
1.查证活动真实性:银行活动一般只在官方APP、官网或线下网点宣传。不会通过外部链接发放红包。
2.绝不透露验证码:银行、支付平台绝不会索要短信验证码。
3.提升反诈意识:关注官方发布的反诈案例和防骗知识,学习常见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增强自身反诈“免疫力”。如不幸遭遇诈骗,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联系银行采取紧急止付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