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金融为江西绿色发展“贷”来新动能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18 16:39:36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18 16:39:36
江西省铜产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启动大会现场
今年8月是江西省第6个生态文明宣传月,作为绿色金融的有效补充,转型金融正以精准支持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为江西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减排固碳:转型金融浇灌绿色新图景
在萍乡市芦溪县的一家楼宇式生猪养殖企业——江西芦溪牧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养殖设施有序运转,与传统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的粪污处理区格外引人注目——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原本可能造成污染的畜禽粪污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和清洁能源。“这多亏了‘百福·云碳贷’的支持,让我们有底气推进粪污综合利用项目。”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2025年,在人民银行萍乡市分行、芦溪县人民政府的指导支持下,芦溪农商银行根据该企业提供的转型规划及其2024年减排固碳成效,通过农业转型绩效挂钩贷款产品——“百福·云碳贷”为该公司发放农业转型绩效挂钩贷款5200万元。这笔贷款符合《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农业)(试用稿)》中的“2.2畜禽粪污综合减排”技术路径,贷款利率在原有基础上下调15个基点。
同时,为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配套政策对农业转型的引导作用,人民银行萍乡市分行将芦溪农商银行对农业企业发放的农业转型贷款纳入支农再贷款台账予以支持,并引导该企业积极投保生猪政策性保险,切实防范生猪病死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
更让企业暖心的是,芦溪县人民政府通过设立的转型金融财政贴息资金予以支持,为企业在农商银行贷款提供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0%的贴息支持。贴息后企业获得用于减排固碳用途贷款的实际贷款利率降至3.85%,低于同期全市涉农贷款平均利率0.78个百分点,年节约融资成本近20万元。据测算,在农业转型金融支持下,企业通过畜禽粪污综合减排等多项措施,企业2024年至今已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这样的案例在江西农业领域并非个例。自2024年9月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部署试用农业转型金融标准以来,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扎实推进农业转型金融项目库建设,引导银企精准开展融资对接。围绕农业企业碳核算、转型规划制定等关键问题深入调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指导,并将转型金融纳入江西省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方案,推动政策协同发力。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向39家农业企业发放农业转型金融贷款17.7亿元。一个个农业减排固碳项目的落地,让绿色成为江西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铜产业破局升级:标准引领激活转型新动能
走进鹰潭市的江西广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广信新材料”),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平稳运行。“我们获得了1000万元贷款用于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0吨。更重要的是,贷款利率与碳减排表现挂钩,续贷时碳排放强度下降,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调,这让我们转型的劲头更足了。”江西广信新材料董事长黄四龙言语中充满了干劲。
作为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基地和重要铜消费区,鹰潭市铜产业年产值超过4500亿元,然而,“双碳”目标下,缺乏统一转型金融标准导致企业转型成效难获认可、资金缺口凸显的问题一度制约发展。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会同相关部门经过大量走访与研究,2024年12月发布了全国首个铜产业转型金融标准,填补了国内铜产业转型金融标准的空白。“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标准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精准支持铜企业低碳转型。”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今年以来,该标准在鹰潭市先行试用,标准的落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鹰潭市搭建起以铜产业大脑为主体的碳排放监测平台,实时采集183家铜企业的用电、用气等能耗数据,形成的碳监测报告为金融机构贷前识别和贷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截至6月末,鹰潭市金融机构累计对库内铜企业发放贷款145.9亿元,除票据贴现外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2%,低于当地企业全部贷款平均利率76个基点。
不仅如此,江西省还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碳表现挂钩产品机制,推出“绿碳铜益贷”“转型升级贷”“转型票据”等服务模式,截至6月末,江西累计发放“转型升级贷”等转型金融专属产品100.6亿元,办理转型票据708.6亿元,为铜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农业领域的生态蝶变到铜产业的破局升级,江西转型金融改革的实践正在书写更多绿色篇章。随着铜产业转型金融标准的修订完善和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的深化,这片红土地上的绿色转型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全媒体记者 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