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扩内需 强工业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20 10:25:44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20 10:25:44
“十四五”以来,江西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稳增长、扩内需、强工业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8月18日,在“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等就“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答记者问。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庆红
项目引领筑牢经济“压舱石”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庆红介绍,投资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十四五”以来,江西扩大有效投资主要做到“三个强化、一个促进”。
强化战略引领。“十四五”以来,江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先后实施“项目大会战”“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正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即在综合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领域,每年滚动推进100个左右示范引领性重大项目,实施10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每年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十四五”前4年,已滚动实施省大中型项目18355个,完成投资5.38万亿元。今年实施省大中型项目4605个,上半年完成投资6204.7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2万亿元。
强化谋划储备。项目谋划储备是扩大投资的基础。“十四五”以来,江西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超前谋划和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挖掘和储备,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和省大中型项目清单,实行“一库抓总”“一张清单调度”的运行模式,并实行滚动管理,形成了“实施一批、前期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接续推进项目投资建设的生动局面。
强化协调推进。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跨部门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分级分类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能等生产要素综合保障,每年新春伊始都组织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联动开工,努力在全省掀起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热潮。“十四五”期间,赣深高铁、昌景黄高铁、瑞金机场、雅中至江西特高压、比亚迪抚州生产基地、宁德时代宜春生产基地、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运,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促进民间投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实施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专项行动,采取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工程、推动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信托基金,完善赣商回乡投资促进机制等举措,扩大民间投资渠道。目前,江西省正在制定全省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十四五”以来,全省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55%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3%,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民间投资增速高6.9个百分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瞿小华
梯度培育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中小企业关系千家万户,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实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瞿小华在会上表示,回顾“十四五”的这几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综合施策、靶向发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明确了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管理的制度规则,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目前,江西逐步形成了包括772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16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内的优质企业矩阵。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政府服务机构和45个公共服务平台、27个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市场化服务机构,分布在全省各地,能够快速响应、便捷提供中小企业所需的专利、人才、检验、融资、订单等多样化服务需求。从规模实力的维度看,“十四五”期间,江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在全国较为靠前位置,尤其是营业收入指标稳定在全国前十。以2024年为例,江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居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8位。
打出政策“组合拳”,全省各地各部门强化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在税收减免、数字化转型、产融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供销对接、政府采购促进、清欠等诸多方面,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政策赋能。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8907家、居全国第10位,较“十三五”末净增5403家、增幅达40%,年均净增了1350家。预计“十四五”末,江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可突破2万家。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昌平
财政发力释放消费投资潜力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江西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的?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昌平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财政部门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后贯通、接续发力促消费、稳投资,加快补齐内需短板,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十四五”以来,省财政厅统筹预算内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财政资金超7600亿元,加快补齐交通、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短板;积极争取302亿元增发国债、29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力推进一批“两重”及设备更新等项目实施。高水平带动社会投资,省级工业发展专项累计投入71.4亿元,用足用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好“两通”“两融”政策组合拳,撬动社会资本超1万亿元。此外,积极争取城市更新行动、综合货运枢纽等一批重大试点项目落户江西,省级专门拿出30亿元对市县予以奖补,激励各地抓投资、促发展。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省财政厅坚持把提振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投向科学精准。多措并举扩大消费规模,统筹89.5亿元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两年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耐用品消费超8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江西“两新”工作获财政部肯定,并向全国财政系统推介。综合施策改善消费环境,统筹7.9亿元一体推进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建设改造,补齐县乡商贸流通设施短板。安排29.5亿元加快打造高品质商贸街区,强化首发经济等消费品牌引领,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增强群众消费意愿。
促进有质量的发展。着力增收入、提品质。“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统筹142.2亿元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助力群众“有钱可花”。通过贴息等方式,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00亿元,扶持个人创业52.4万人次、稳定和带动就业282.4万人次。着力减负担、兜底线。统筹212.5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安排超4000亿元一体推进各类群体补助提标提补,减轻群众“后顾之忧”。先后将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出生缺陷防控服务等纳入财政全额补助范围,大力实施老年助餐补贴,惠及各类群体超1700万人次。加紧衔接育儿补贴发放政策,实现在惠民中发展,在发展中惠民。
(全媒体记者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