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平险破局“价格战”:以方案与服务重构儿童保障生态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29 10:43:41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8-29 10:43:41
暑气渐消,开学临近,上海浦东某社区广场,二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正拿着手机反复比较三款学平险条款——价格相差不大,保障描述却各有侧重,她不时与身边的其他家长们交流:“都是‘保意外、保疾病’,到底哪款更适配孩子?”每年这个时候,像张女士这样陷入选择困境的家长超过千万,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学平险市场正经历的深层变革:从“单一产品供给”向“个性化方案服务”转型,也折射出家长对儿童保障从“有覆盖”到“更精准”的需求升级。
“现在选学平险不用只盯‘一张保单’了,试试中国人保APP的‘学幼专区’,还有产品方案的配套服务。”家长群里,有经验的家长给出建议。张女士打开APP,点进“学幼专区”后发现,页面已告别传统的“产品列表展示”,转而按照“宝宝-成长-守护”等不同维度划分保障标签,以“基础保障+自选模块”的组合方案呈现;同时,专区还嵌入了少儿口腔护理、近视预防等服务入口,与单纯卖保险产品模式形成明显差异。
图片来源:中国人保APP截图
这一变化并非个例。根据行业近期数据统计,学平险平件均保费连续下探至不足百元,价格战已触及地板;加之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文鼓励各地在学平险产品设计中,合理增加意外医疗、住院医疗、重疾保障等内容,丰富多层次健康保障供给,因此各险企改革突围已刻不容缓。保险行业预定利率下调(普通型人身险最高利率从2.5%降至2.0%)的大环境,学平险保费上涨、产品迭代加速等连锁反应加速,学平险市场将呈现又一轮全新变化。
面对市场变局,头部险企的探索已形成差异化路径。通过观察开学季头部险企动作后发现,部分险企沿用“一张保单覆盖全部责任”的传统逻辑,而中国人保等头部梯队已启动“模块化重构”--将保障责任拆分为“法定基础责任(如校园意外)-场景化责任(如研学旅行)-自选责任(如住院津贴)”等三档,家长可像“搭积木”一样增减所需模块,直接回应了监管层“鼓励差异化、个性化条款”的导向。
转型探索不止于产品拆分。其APP“学幼专区”以“年龄成长阶段”为运营颗粒度,按照成长阶段不同需求精准匹配保障方案,如“活泼宝宝”侧重保意外,“成长无忧”侧重医疗和重疾守护;同时“健康商城”则把保险延伸至生活场景,涵盖儿童涂氟、近视预防、ok镜折扣优惠、口腔齿科服务、全龄体检等权益,实现从“一张保单”到“一站式健康管理”的升级服务。
图片来源:中国人保APP截图
这类增值服务不仅在于提升产品的实用性。第三方精算大数据显示,这类增值服务可将客户年交互频次提升至6~8次,更重要的是,险企通过高频、低额的服务触点积累了大量儿童健康脱敏数据,为后续产品设计、疾病预测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微观依据。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5年内,在险企、学校、监管规范的三方协同下,学平险市场将完成从“单一保单销售”到“儿童健康保障生态”的跃迁——家长的选择困境将随“方案化推荐”(按孩子年龄、活动场景匹配)、智能化对比(保费与保障性价比自动测算)逐步消解。同时,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支持等特色服务纳入线上平台,保障通过线上理赔平台、智能客服、服务链路闭环等提升服务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学平险的迭代已超越“商业产品”范畴。随着家长从“一次性购买者”转向“终身风险管理者”,真正的高质量保障,终将超越“商业盈利与个人消费”的二元叙事,融入教育、医疗、财政、监管的宏大网络,成为国家韧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微观支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经济晚报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