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爱拼才会赢 | 乐安:“四链融合”锻造产业新高地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02 17:11:01


      地处江西中部地区的乐安县,曾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然而,近年来,乐安县深入实施“1125”行动计划,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聚焦锂(钠)电、储能、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全力推动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四链融合”,在新能源新材料这条炙手可热的赛道上实现了惊人跨越,探索出一条以“四链”深度融合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乐安县的江西东驰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驰新能源”)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精密的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整个生产过程只有少数工人在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线顺畅运行。作为集锂电、钠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东驰新能源首期投资达10亿元,其锂电池日产能达200万枚,是抚州市引进的锂电池产业链主企业。为加快创新步伐,东驰新能源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建了省内首家钠离子电池产业研究院,这种“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模式,大幅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让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抢占了先机,为抚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江西东驰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传统县的“新”选择


  “不沿边、不靠海,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动能不足”——这曾是乐安发展的现实困境。转变始于当地决策者对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

  乐安县内拥有丰富的锂矿、稀土等矿产资源,这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基础。然而,资源并非唯一决定因素。乐安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单纯依赖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无法形成持久竞争力,更可能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

  “我们必须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旧思维,从一开始就着眼于构建一个‘链式’‘集群化’‘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乐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链融合’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

  《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乐安的选择,正是对这一省级战略的积极响应和落地实践。

  乐安县没有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聚焦细分领域,进行“延链、补链、强链”,集中力量发展以锂电新材料、光伏组件、新型电子材料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乐安县已初步规划形成“锂电池基础材料—正负极材料—电池组装—回收利用”和“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组件”的特色产业链条。

  乐安县突出龙头引领,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按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其他辅材“4+1”上游原材料,锂(钠)电芯加工、封装、组装中游环节,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三大领域下游运用,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成功打造了集锂(钠)电池生产、封装、销售、服务于一体,配套完整、动能强劲的消费类电池全产业链。


江西酷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四链”如何深融互促


  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乐安县深知,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缺乏创新支撑的产能扩张是不可持续的。该县汇聚动能,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对接,打造了全省首家钠离子电池产业研究院,江西金晖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抚州市首家电解液技术中心。乐安县大力实施“揭榜挂帅”行动,全县12个项目先后获批立项,其中“梯次电池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利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技术研究”项目分别被列为省、市重大“揭榜挂帅”项目。今年4月,东驰新能源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数智工厂”企业,获省级奖励100万元。

  据乐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全县培育省级专精特新新能源新材料企业7家;助力4家企业成功“上规”,组织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定点帮扶活动2次,成功助力江西盈展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阿可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深入挖掘筛选出江西圣宇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乐米中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符合省级专精特新申报条件,已积极推荐其申报省级专精特新,推荐江西拓迈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6月,全县累计95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截至目前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已成功申报25家企业(同期新增14家);首批申报企业中已有3家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数量居全市首位)企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前期投入大、周期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乐安县多元赋能,畅通“资金链”血脉。该县创新股权和资本招商模式,牵手高新区与广东粤科集团设立抚州高质量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链主企业江西京磁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用5个月时间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入规,一年之内先后举行新能源产品发布会、未来战略发布暨IPO上市启动大会,获得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洞见资本”1500万元战略投资。

  该县出台《乐安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筹2000万元县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奖补,为优秀工业企业发放奖补资金618万元。创新科技金融产品,通过各类信贷产品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内企业提供2亿元贷款,在全省率先推出“新质生产力贷”金融产品,已有江西拓迈科技有限公司、东驰新能源、江西乐米中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西京磁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小海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获得2500万元贷款授信,累计为11家企业发放5100万元“新质生产力贷”,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乐安县筑巢引凤,夯实“政策链”支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乐安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125”行动计划(2023—2026年)》《乐安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工作要点》。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组长,高位推动产业发展。创新开设“锂电全产业链审批”专窗,实现产业链事项全程“一掌通办”。全力推行“五个一”挂点帮扶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会,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物流等难题。

  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乐安而言,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该县围绕产业链需求,制定并发布“高精尖缺”人才目录,通过“揭榜挂帅”“项目聘用”“技术顾问”等柔性方式,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


融合发展初结硕果


  “四链融合”的协同效应正在乐安持续释放,乐安县产业集聚加速形成。截至目前,乐安县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内企业达41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累计完成产值9.86亿元;电子信息链内规上工业企业39家,累计完成产值21.36亿元,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显著提升,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据统计,近年来乐安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远超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快速提升,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和工业税收贡献的主引擎。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创新指标逐年攀升,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打入国内外主流厂商供应链。

  下一步,乐安县表示将继续深化“四链融合”战略,在产业链方面,向价值链更高端的电池终端产品、储能系统、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延伸。在创新链方面,争取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创新平台。在资金链方面,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在政策链方面,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升级版。通过推动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乐安正奋力从曾经的工业追赶者,蜕变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版图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全媒体记者李军)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