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联通赣出彩】数智赋能破局江西联通助力有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柔性电子材料“智造”新标杆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11 17:34:31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11 17:34:31
走进江西有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泽新材”)的PI膜生产车间,传统工厂里人工穿梭记录的忙碌身影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江西联通数智技术勾勒的智能生产图景:电子大屏上,涂布机转速、分切精度、各环节能耗等数据实时流转;AI视觉检测系统如同“微米级侦探”,毫秒间就能捕捉PI膜表面细微瑕疵;电子工单通过5G网络瞬时同步至各工序,全链条数据无缝流转……这是有泽新材在江西联通助力下,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协同”的生动实践。
“过去生产就像在‘迷雾中前行’,PI膜配方调整全靠老技师经验试错,一批配方优化往往要反复试验十几次;生产进度得靠车间文员逐台设备统计,数据汇总完至少要半天;一批次产品从客户下单到最终交付,最少得15天,还常因为涂布温度、覆铜压力等工艺参数细微偏差,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有泽新材数字化负责人指着车间内运转的智能设备,感慨地回忆道,“现在不一样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搭起了数据‘高速路’,5G专网保障了数据传输‘零延迟’,从研发设计到仓储物流,全环节数据真正‘活’了起来。单说PI膜配方优化,借助CAD软件精细化设计分子结构,再结合热流仿真软件模拟高温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研发周期直接缩短20%;生产环节有MES系统精准派单,560台生产设备联网率10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100%,订单交付周期压缩到8天,我们才算真正在柔性电子材料领域掌握了‘智造’主动权。”
柔性电子材料行业向来“技术壁垒高、生产链路密”,从PI浆料调配到挠性覆铜板(FCCL)成品,要经过涂布、烘干、覆铜等十余道核心工序,每道工序都得精准把控温度、压力、速度等数十项参数。传统模式下,各环节数据“各自为战”:研发配方难以及时同步到车间,设备状态难快速反馈给调度,质量追溯要翻大量纸质台账,效率极低。为破局,有泽新材锚定“全流程数字化”目标,在江西联通支持下双管齐下建智能体系:一方面升级硬件,给560台设备加装数据采集装置,搭起覆盖全厂区的5G+WIFI双网络,确保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另一方面打通软件链路,将ERP、生产执行、智能仓储等系统深度集成,形成“数据驱动生产、生产反哺数据”的闭环。
如今,数字化转型成效清晰可见:研发环节,工程师借助软件设计PI膜分子结构、模拟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配方调整不再“靠感觉”,2024年新研发的高频高导PI膜耐热性提升15%,适配新能源汽车需求;生产环节,电子作业卡替代纸质单据,扫码就能调取每卷PI膜的全部信息,“一膜多卷”追溯难题解决,厚度不合格率从8%降至4%;仓储环节,系统实时互通,每卷产品入库生成唯一条码,出库自动匹配最优库存,仓库管理效率提高40%,库存准确率超99%。
供应链协同上,“信息壁垒”也被彻底打破。上游供应商通过专线接入有泽新材系统,实时查看原材料需求与库存,合肥国风、广东建滔等龙头供应商交货准时率从85%提至98%;下游客户登录专属平台就能跟踪订单进度,定制产品响应速度提升50%,成功进入多家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电子企业供应链。
在江西联通数智技术赋能下,有泽新材已摆脱传统制造“人工依赖高、数据断层多、管控精度低”的局限:技术上,持有23项专利(含14项发明专利),主导产品核心指标达行业领先;效益上,2024年营收突破9000万元,较转型前增长35%,人均利润从3.41万元提至4.2万元,实现“规模与效率”双突破。这些成果的落地,既是“设备联网采集、系统互通流转、数据驱动决策”全链路体系的高效运转,更源于有泽新材与江西联通携手,敢于突破传统制造思维、持续推进数智进化的坚定决心。
从“人工主导生产”到“数据驱动决策”,从“单点流程优化”到“全链条协同升级”,有泽新材在中国联通赋能下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江西新材料企业拥抱数智变革的缩影。未来,随着江西联通在5G、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领域的持续深耕与深度渗透,相信将有更多像有泽新材这样的企业,在联通的数智赋能下,在柔性电子、半导体材料等高端领域崭露头角,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绘就更绚丽的“智造”图景。
(罗小胜 彭琨 金丹)